当前位置:首页 > 寻梦日照
我要投稿

刘丙寅:大港的基石

发布时间:2013-08-14 08:25:00

  一个建议,开启港口争夺战

    “1977年11月,国务院派煤炭部部长肖寒同志到山东来,总的设想是建设兖州煤矿的铁路:经过临沂到连云港,修建连云港码头,”刘丙寅说。那时,他在省建委工作。
    “就是这样一个方案,来征求山东省委的意见。接到这个通知后,省委很重视,成立了一个汇报小组,组织汇报材料。我因为对沿海港口很熟悉,在讨论材料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重点工程,跨越两个省,组织起来很不利。同时,我们岚山头的港口要比连云港自然条件好,距离更近一些,可以考虑在岚山头设立港口,一方面在一个省内协调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形成鲁南一条龙。”
    “这个想法得到了省领导的赞同,让我拿出书面报告。我们连夜准备资料,向煤炭部部长肖寒汇报。汇报时,我们实事求是地讲了铁路行走到岚山头、连云港的里程差,两个港口条件对比情况。这样,首先取得了肖寒部长的认可。肖寒让我们再向交通部汇报一下。”
    “当天,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白如冰向交通部作了电话汇报。12月5日,山东省组织人员赴北京,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了在日照建设10万吨级煤炭码头的方案。为慎重起见,国家计委建议对日照、连云港海域进行全面勘查,取得详细系统的资料后,再进行比选。”
    自此,拉开了煤炭输出港选址三年之争。
    “汇报完了后,我们回到省里等国家来勘查,一直等到1978年1月上旬,还是杳无音信。我们着急了,打电话询问交通部。得到的信息是:‘在连云港建煤炭码头,国务院分管领导是赞成的。’那时,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日照,都不了解岚山头港口。”
    怎么办?
    “咱自己勘查!”1978年1月21日,已临近春节,北海舰队、青岛海洋大学、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省地质勘查队等14个部门、单位在济南召开会议,共同商议“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春节期间,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2月21日,在日照集合。3月5日,勘查正式开始。三十多条船,六百多名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特殊”的战役中。
    “到1978年5月15日,各部门全部资料都汇总齐了。6月底,我们把资料全部整理好。日照的海域地质情况、风浪、波浪、潮汐等全部记录在案,整个设计要根据它来安排。这就是个‘宝贝’。”说到这个“宝贝”(后更名《鲁南选港资料汇编》),刘丙寅非常兴奋,“根据勘查情况,专家一致认为,石臼港的条件要比岚山港更好。我们正式建议在石臼港建设煤炭输出港。”
    然而,“宝贝”上报给国家计委和交通部后,如“石沉大海”,再也没了消息。
    这期间,连云港在江苏省委大力推动下,对连云港建深水大港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论证,请李先念副主席到连云港视察,并请李副主席为连云港建设题了词:“要把连云港建成与世界级大港媲美的中国东方大港”。在“长官意志论”的年代,连云港利用国家副主席题词的契机,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港口建设。矿业部长康世恩为此专访荷兰,与荷兰签约,由荷兰协助贷款十亿美元,总承包将连云港建成10万吨级煤出口港,随即荷兰的专家和筑港机械相继到达连云港,已在多个工程区开始了作业。
    可是参加山东鲁南选港的专家们对国家选连云港建深水大港有强烈的意见,认为建深水港石臼比连云港建港条件优越得多。参加海洋勘查的专家们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多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反映实际情况。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