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梦日照
我要投稿

刘丙寅:大港的基石

发布时间:2013-08-14 08:25:00

  一颗红心,回报红旗下的甜

    秋天过去,冬天来了,大院里的工作队要南下,走之前告诉刘丙寅,“学校已经恢复了,快开学了,你去看看。”
    刘丙寅高兴极了,跑到学校一看,好多同学都来了,学校改成了供给制学校,每月发6元钱,4元吃饭,2元零用。家里再也不用为没钱供应他上学而发愁了。
    “我们开学后学的第一课就是毛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那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观察,我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认为毛主席好,共产党好。”尽管在同学们中刘丙寅是年龄最小的,但因为学习优秀、思想进步,很快被发展成为共青团团员,不久担任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急需各类技术人才,刘丙寅与同学们尚未毕业就被分配到不同的城市开始了革命工作。因为年龄小,家庭困难,刘丙寅被就近安排在济南建筑公司。
    “那时候,什么也不想,一心就是报恩,好好干活,好好工作,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刘丙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修公路、建机场、打山洞,每个工程都完成得精彩。
    转眼到了十年文革,刘丙寅说,“因为对王效禹夺权持反对态度,我和同事们联合署名,张贴了反对夺权的大字报,结果被认定为‘反革命分子’,被下放到聊城五七大队劳动改造。”
    这时期,经历文革浩劫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刘丙寅回忆,“当时,全国万吨级的码头泊位仅 90个,山东省境内没有一个万吨级的泊位。而荷兰鹿特丹,一个港口就有200个万吨级泊位。”
    197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港口现状,增加40个万吨级码头。
    1973年3月,复出任国家建委主任的谷牧,高度重视港口建设,专程来山东调研,提出要对青岛港进行老码头改造,在烟台建设一个万吨级泊位,在黄岛建设两个万吨级油码头。山东省为此成立了建港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交通厅、建委等部门抽调部分有闯劲、懂业务的人员,聪明能干的刘丙寅被调过来,跟随专家勘察省内适合建港口的沿海,后任黄岛油码头建设指挥部特派员。
    第一次接触港口,刘丙寅很新鲜,此前,他从事的工程都是陆上基础建设,他潜心钻研,一面工作,一面苦学《港口布置规范》等专业知识,对建港要素熟记于心。他在工程会上提出的建议让建港专家为之赞叹。
    1976年9月,在政治斗争形势严峻、所需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黄岛油码头按时顺利完成,受到国务院表彰。
    兴奋的刘丙寅尚未意识到,黄岛油码头建设,结下了他一生与港口的不解之缘。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