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汉宝德:理想的筑建

发布时间:2011-07-13 17:10:02

其实,二十年前汉宝德就发表了关于“大乘建筑观”的文章,其中明确指出建筑不应该是神秘而又高贵的东西,其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人类社会服务。汉宝德说:“我的这种大乘的建筑观,至今没有改变。在我几十年的从业经验中,我发现,建筑学界的价值观,与大众的价值观落差很大,有些建筑师局限在象牙塔中,做的建筑很个人,很小众,虽然自己喜欢,但是大家看不懂,也不愿意使用;还有一种建筑师,为了赚钱盖房子,迎合业主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置大众利益于不顾。”
    汉宝德有时也奇怪:自己盖的那些房子,被业内认可的,其实大众都不怎么喜欢;而被大众喜欢的,业界从来都不提,这是一种很大的矛盾。有段时间,他在不断地反思,“我这一生在做什么?我盖的房子是为自己盖的?还是为了评论我的那些人盖的?还是替用到这些建筑的大众来盖的?”经过很长时间的反省和思考,汉宝德最终建立起了大乘的建筑观,“大乘”用的是佛教中的概念,在他看来是一种“入世”的行为。他开始喜欢为大众服务,丢弃了自己的假面具,与民众混在一起,盖那些让他们喜欢的房子,“我相信,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不需要学院式教育即已存在的对美好的感应能力。”譬如他在做南园的时候,就融合了中式园林的特色,加上一些闽南的建筑特色,让大家感受到其中有点游乐园氛围的空间。至今,这个地方都是让台湾人非常喜欢的一座园林。
    当然,也有外国的设计评论杂志对他说,“对不起,汉先生,我无法在你的作品中寻找到一个明显的统一的个人风格,因此无法介绍您。”其实,在他看来,建筑在中国一直以来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它更要满足功能性,让更多使用它的人能喜欢它。“当然,这种大乘的建筑观,是我的理想,我在我的能力中去落实它。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它还是一种理想,所以才要去鼓励和推动。只有当社会大众、政府、企业都有这样的共识,建筑是为更多人来服务的,而不是花钱做表演的,这种理想才能更普遍地实现。”
    有些人似乎会疑惑,是不是强调建筑的人文关怀、对大众的服务,会降低它的水准抑或是美感?汉宝德认为,这种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并不表示要降低建筑设计的水准,两者是并不矛盾的。并不是大众喜欢的建筑就是水平差的。在他看来,建筑师、业界更在乎形式,而大众有时候对形式并不敏感,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浪漫,那么建筑师在讲求设计的同时,为什么不能通过想象力赋予建筑一些浪漫的色彩,在不影响设计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们的使用需求、他们的利益呢?这两者其实是可以协调的。
    以至后来汉宝德在创建自然科学博物馆时,作为业主方,他就会和他请的建筑师讲自己的“大乘”观点,他希望这是个能服务更多人的建筑,从空间的设计、内部的组织都要成为人们所说的那种“公民建筑”,“我不希望这个博物馆只是给有钱人看的,普通人也一定要喜欢它。”事实证明,只要有这样的信念,就能做到这样的设计,至今这个博物馆仍是全台湾观众最多的博物馆。

汉宝德设计的澎湖观音亭青年活动中心

编辑:李小燕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