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汉宝德:理想的筑建

发布时间:2011-07-13 17:10:02

汉宝德是台湾传统建筑研究的先锋,他对文化古迹与历史建筑的关怀总是不遗余力,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板桥林家花园、彰化孔庙、屏东书院、新竹孔庙、鹿港街屋、鹿港龙山寺等到近期的台湾博物馆古迹研究与修护,其丰富的经验遍布全台,也培育了无数杰出的古迹专家与历史学者。70年代汉宝德对古迹的研究,让他重新思考新建筑发展的方向,他认为,科学的建筑观念应限制在学院里,而它的艺术面需面对大众。他期望台湾建筑界,面对中国人所需要的就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走出自己的路。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兼容并蓄,是因为中国人的大众化性格所致。因而,他主张建筑家更是需要走出学术象牙塔,秉持入世的大乘精神。
    在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颁奖典礼上,汉宝德发表了真诚坦率的获奖演讲:“今天对我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谢谢各位给我这样的荣誉。我常常觉得我是建筑的逃兵。各位在建筑界工作的朋友们,就知道越是理想高,你的痛苦越深。我觉得传播媒体界办这个奖特别有意义。我们要推动公民建筑,也就是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建筑,其间大家都会碰到一些困难。业界的价值观显然跟大众价值观之间有一个相当大的落差,怎么样弥补这个落差?是不是可以很成功弥补这个落差,是推动公民建筑的关键。媒体任务就是传播正确的文化价值、生命价值。如果传播媒体能够利用传播力量,把建筑高贵的价值观传播给大众,我想整个社会建筑的进步是可期待的。”
    汉宝德说:“在我这四五十年的从业经历中,看过太多有理想、有才华的建筑师没有机会盖房子,因为这样的建筑师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求高,对于业主的要求高,不愿意委曲求全,结果都不怎么理想;可是我的很多学生中,才华很一般的,对于机会要求不高,会迎合开发商的,反而混得很好。建筑师在现代社会,多以知识分子为主。有追求的建筑师,大多有关爱天下、服务社会的情结在,内心总怀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社会理想,但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必然遇到很多挫折。”
    在汉宝德看来,现在是资讯信息爆炸的社会,建筑师想成名,总是靠建筑的外在造型来吸引大众眼球,而政府主导的重大项目,多请外籍设计师,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搞实验,对于自己的设计师却精打细算,对外籍设计师总是慷慨付费。这些事情很大程度造成民众眼花缭乱,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好建筑、什么是好空间,也不知道自己、自己所在的城市究竟需要怎样的建筑。
    尽管汉宝德在第二届建筑传媒奖中高票当选为“杰出成就奖”的获得者,可是在中国大陆,人们对他了解并不多。对此,汉宝德说:“虽然我也建造过不少房子,可是我更认同自己是一个建筑的教育者,我很欣慰的是,自己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建筑师。在教学中我推动了建筑的现代化,介绍欧美理论及历史,同样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及台湾地方传统的保存。”

编辑:李小燕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