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严春友:通向哲学宫殿的道路

发布时间:2011-11-10 18:03:20

1979年7月初,复习了8个月的严春友终于考完了。“那天大雨滂沱,我到老乡严胜军家借了一件雨衣,步行三个小时回到家里,已是晚上八点。一路上雷声隆隆,田野里一个人也没有。现在想起来是颇为悲壮的,因为胜败在此一举,如果考不上,就没有后来了。”这虽已经是遥远的回忆,严春友依然动容。不过,命运眷顾了他。

走向哲学

    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严春友非常珍惜,他勤奋刻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书。不过他又遇到了新的烦恼,这就是对未来道路的选择。因为他在历史系上学,这与原来的作家梦似乎有些冲突;同时,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也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文学创作。可是,别的还有什么可选择呢?从事历史学研究?不太喜欢;从政?内心厌恶,而且也不具备条件。
    这时另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王存臻。他俩是老乡,同一个公社。他喜欢哲学,见识广博。他喜欢追根问底,常常问得严春友无话可说。严春友为这种思维方式所震撼,为哲学的追问而着迷,于是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小逻辑》,海克尔的《宇宙之谜》,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同时还阅读了宇宙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遗传学、生物学等方面数不清的书籍。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思想出现了巨大的飞跃,有一种觉醒的感觉,好像过去的20年一直在沉睡一样。他重新睁开眼睛,思考这个世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系统的人生观,确定了终生从事哲学研究的目标。在大二时,他写出了探索人生的系列文章《论人生》《论不朽》《论自我》《论追求》《生的沉思》《人是怎样形成的》等,还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他与王存臻见面就讨论问题,以至于对周围路过的同学视而不见。“我们为了锻炼意志,冬天常穿短裤跑步,也由于我们讨论得入迷,被认为是两个怪人。”严春友笑着说。
    1983年,他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黑格尔哲学。这时,大学时期他与王存臻建立起来的学术联盟一直在孕育着新的思想,到1984年,他们便开始一起研究宇宙全息论,1985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宇宙全息论》。1986年3月,严春友即将毕业时,到王存臻家住了两个月,共同写出了《宇宙全息统一论》。他们共同探索的过程终于结出了硕果。“个人积极的追求是人生最根本的动力,在这个前提下,便是社会提供的机遇和朋友的推动。就我而言,如果没有对未来执著追求,即使有更多人帮助也无意义;即使有了追求,若没有遇到刘纯华、孙桂海、王存臻,也不会有后来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了。”回顾这段历史,严春友如是说。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