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梦日照
我要投稿

徐广松:善行是种子

发布时间:2013-09-18 08:34:00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徐广松说自家父母都是热心肠,在村里威信极高。
    “我是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赵家村的,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景很好,尽管是个山村,但农林水多种经营,经济、文化建设都搞得不错,多年来都是省农业农村的一面旗帜,过去我们村的剧团,县里的都比不上,逢年过节,都来请。”
    “我是1955年出生的,从我记事起,村里就有地委工作组驻村,就住在老百姓家的小破屋里,同吃同住同劳动,一点也没有官架子。我父亲在村委工作,对自己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有些村民感谢他请他到家吃顿饭,他坚决不去。”
    “我母亲没什么文化,但她会些治病救人的土法,过去农村缺医少药,村里有人头疼脑热的,小孩子拉肚子,都来找她,她给按摩针灸,居然多半就好了。有时候半夜,村里有小孩子发烧,家长就跑来请她去帮着看看,我母亲从来不拒绝,不抱怨。她总是对我们说,要积德行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母亲在村里威信很高,大家都尊重她。”
    父母的善行,在年幼徐广松的心底种下良善的种子。
    高中毕业时,赶上文革取消高考,成绩优良的徐广松在公社中学做了代课教师,教化学。徐广松把枯燥无味的化学课讲解得生动有趣,学生们都喜欢他的课,县里专门组织老师来听课。
    1977年,高考恢复,因为学校建在山里,地处偏远,消息闭塞,徐广松一开始并不晓得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就在高考报名即将结束的时候,上级领导捎信让他去一趟,这名领导告诉了他恢复高考的消息,并说,之所以才告诉他,是因为他教学优秀,怕他考上大学走了,学校少了一名好老师,可不告诉他,又觉得于心不忍。
    这个时候,高考报名接近尾声,只有临沂教育学院一个学校还能填报(当时高考报名与现在不一样),而且只有音乐、美术、体育这三个专业可选择,“我不会唱歌,也不会画画,想了半天,还是报美术吧。考试结果出来,我考了全县第一名,大家都替我惋惜,觉得原本能上山大的。开学后,老师说我个子高,别学美术了学体育吧,我就到了体育系,当了班长。”
    “1979年毕业分配工作,我到教育局领分配单,一位姓曹的股长告诉我,我被分到县一中,我说能不能把我分到乡下,曹股长愣了,说都想留在县城,你怎么还不想去。我说我原来就在乡下教学,习惯了,还把我分到乡下吧。”在徐广松的坚持下,曹股长更改了分配单位,将他分配到了莒南二中(在莒南县坪上镇)。
    正是激情飞扬的年纪,徐广松担任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到现在还留恋那段生活,那些学生和我感情特别深,一直到现在,那些学生还经常来看看我。”
    这些学生中,有一个叫张胜年的学生,如今是国内知名的体育专家,他对徐广松老师的感情,尤其深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十几岁的张胜年参加高考,以2分之差落榜,因兄弟姊妹多,家庭困难,父母不再让他复读。徐广松一趟趟去做工作,动员他回学校。在徐广松的再三劝说下,张胜年的父母终于同意让孩子复学。“转过年来,我发现张胜年脸色发黄,没精神,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我就去家访,一进大门他母亲就说,不能让孩子上学了,家里都断粮了,每天就喝点糊糊充饥。我这才明白孩子为什么又瘦又黄。我说这个孩子我管,得让他上学。我那时候一个月发39斤粮票,买了饭票给张胜年,让他在学校食堂吃饭,我自己从老家背煎饼吃。刚开始,这学生怎么也不肯要,我说你现在是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候,什么也别想,好好学习就行了。”
    几个月后,张胜年考取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系,成为莒南县第一个体育本科大学生。困境中走出来的孩子,知道珍惜,张胜年在学校表现优异,考研,考博,现为上海体院教授。逢年过节,张胜年都带着家人来看望徐广松,他对家人说,没有徐老师,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像张胜年一样对徐广松老师念念不忘的还有好多人。从教十几年,帮这个学生缴点杂费,帮那个学生买个本子,徐广松自己早忘了,学生们却牢记心头。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