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梦日照
我要投稿

李华林:不老的风华

发布时间:2013-04-17 13:43:00

  “1936年3月,我出生在诸城相州镇。1955年,从诸城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日照来。”身材高大,满头华发,精神矍铄。若非事先了解,绝想不到这是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在李华林的家里,这位港城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者,讲述了属于他的日照情缘。

  离乡·讲台·第一个梦

  1955年,19岁的李华林初到日照,当时的日照还属于胶州地区。在胶州地区,五莲县和日照县是比较艰苦贫困的地方,教育条件也比较落后。
    “毕业当年开始,学校就动员学生到最艰苦落后的地方去做教育工作,我当时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就带头要求报名到日照来。”
    “在分配工作的时候,诸城那边有人告诉学校,说我哥哥参军后渡江到南方去了,我父母身体又不好,建议我留在诸城。当时我征求我父亲的意见,父亲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这个家,哪里需要你,你就到哪里去!就这样,我就到日照来了。”
    李华林来日照之前,曾到杭州的哥哥那里去待过一段时间。“当时我哥从部队转到省劳动局工作,劳动局的同志和我谈,说你在这里留下吧,愿意上学就继续学习深造,愿意工作的话省劳动局就给你安排工作。不过我还是想到日照来,于是就婉言谢绝了。”
    就这样,李华林放弃了留在杭州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命中注定的缘分让他来到了日照这片土地上。
    1955年的时候,诸城到日照还没有直通客车,学校临时租了一个货车把李华林一行人送到了日照。19岁的李华林被安排到了奎山去当小学教师。
    “到日照后,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贫穷和落后。但是,当我亲身接触到这里的群众时,感受到的却是朴实和亲热。学生的家长知道来了一位新教师,他们很热情地欢迎我。那时候学校条件非常差,我被安排住到了一个老党员家里,他们像对待家人一样地待我。我的衣服都是家里的老大娘帮着浆洗和缝补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老大娘就把我当儿子看了,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干脆就把我的衣服放在他们家的橱柜里去了。刚开始的时候,还称我为老师,后来就直呼其名了,我们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忆起当时的往事,李华林感慨不已。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