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化学及生物工程博士学位。
2011年加入MIT,同时在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McGovern Institute)大脑与认知科学部门,以及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从事科研工作。
2013年,他的实验室开发出创新性CRISPR/Cas系统,大幅度提高了编辑基因的可靠性和效率,引起国际关注,因其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获得了众多荣誉。
2014年,张锋被《自然》杂志评选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一,2015年获得“年度波士顿人”提名,2016年3月获得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
那些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几乎都是“大牛”
终身教授制(Tenure)源于美国,指学者一经聘任后,聘期可以延续到退休,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同时还享受学校颁发的终身教授津贴。
一般情况下,学校越好,成为终身教授难度越大,像麻省理工这样的顶级高校,想要获得终身制职位,更是难上加难。
在华人学者中,天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保持着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的纪录。他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数学教授时年仅24岁。
其他年纪轻轻就拿到终身教授职位的学者,几乎都是各自领域的大牛。
2015年,31岁的尹希晋升为哈佛大学物理系终身教授,被称为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他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物理中的弦理论。
2014年,34岁的张伟被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聘为副教授,这已是终身教职。第二年,他晋升为正教授。
物理学家张首晟是杨振宁的学生。1993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成为斯坦福终身教授的那一年,才33岁。
来源: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