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我要投稿

华人科学家34岁成为麻省终身教授 打破钱学森纪录

发布时间:2017-02-07 09:56:03

  实验室导师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生物学的好奇。比如,导师告诉他,绿色荧光蛋白(GFP)能够吸收紫外线,因此可以用作防晒霜。当张锋将GFP厚厚地涂在一层DNA之上时,他发现GFP真的能够防止DNA受到紫外线的损伤。这加深了他在生物学方面的兴趣。

  而中学时代参与的一些科研项目也帮他赢得了很多科学活动的大奖,特别是在2000年的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英特尔科学人才探索奖),张锋获得第三名。

  这项享有盛誉的科学大赛起源于1942年,面向所有美国高中生,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目前已有8名获奖者后来摘得诺贝尔奖,其中就包括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教授,他在1968年15岁时获得该奖。

  现在,张锋也被认为是冲击诺奖热门人选。

  一年多前曾接受钱报采访

  这是一个怎样的“基因剪刀手”

  有望敲开诺奖大门的是张锋在CRISPR/Cas用于基因编辑方面的突破性成就,这让他在业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关注。

  钱报记者曾在2015年,通过邮件联系张锋教授,当时他回复表示自己正在实验过程中,他的媒体联络助手Paul Goldsmith回复了记者关于CRISPR/Cas系统的采访内容。

  CRISPR是一个简称,直译成中文是“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事情要从细菌讲起。CRISPR Cas系统,是多数细菌用来保护自己的防御机制。通过这一套系统,细菌可以识别并降解来自病毒的DNA,从而阻止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几千年来,细菌没有消炎药吃,都是这么保护自己的。

  5年多前,人类才搞清楚这个机制。2012年,两位女科学家杜布拉和卡彭蒂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细菌用来对抗病毒的系统,叫做CRISPR-Cas9系统,可以作为简单、灵活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签发:
版权声明:日照日报、黄海晨刊、日照新闻网、主流日照客户端、主流日照微信公众号、主流日照小程序等本社媒体发布内容中,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或“黄海晨刊”。转载本社记者稿件需经本社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