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曹善彬:大厦平地起

发布时间:2015-03-11 18:03:20

       质量与专业是最大的保障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几年,计划经济的观念还很重。尤其是我们北方这儿,更是比较保守。那时候社会上是不认可个人承包的,尤其是一些大工程,都是给了国营的建筑队。1987年我组织起了一支山东老乡的建筑队,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找工程、找活儿干。”
  万事开头难,曹善彬抓住每一个机会,不管工程大小,都竭尽全力争取完成到最好。“当时我就跟我的团队说,咱们从山东来到这,一没关系,二没靠山,咱要想立住脚,就必须靠质量、靠进度、靠安全,用这些实打实的东西来拉工程,不然没有人会把活儿给咱们。”
  质量、安全,在那个还一味单纯讲究速度、规模的时候,曹善彬的思维就远远超前,不仅把严谨的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放在了首位,还把环境影响评估纳入到了工程建设当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是中国城市建设热潮的开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建设,那时候,建设工程求快、求大,一项工程完成后,只要过得去,就不会有人太在乎细节上的质量。而我们从那时候起,就在保证进度的基础上,在质量与安全上下大工夫,当时我们承建的工程,要达到从一楼到顶楼,各个楼层的高度差在半公分以内。”
靠着严谨精细的质量保证,曹善彬很快就带着自己的队伍立住了脚。“那时候的人心实,好管理,只要你对工人好,工人跟着你能挣着钱,他们就舍得下十二分的力气。”
  到了1989年,曹善彬已经开始承建大型的主体工程项目,其建筑队伍也达到了三百多人。一直过惯了苦日子、难日子的曹善彬,一下子有点儿飘飘然。“主要是当时的心态没摆正,花钱开始变得大手大脚。”1995年,曹善彬的项目资金一下子遇到了大困难,账面剩余还不到一万块钱。“那是我最困难的一个时期,当时连打车都不舍得。但现在我又特别感谢自己经历了这样一段困难时期,它让我的心态一下子就发生了一个转变,开始意识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立得稳、站得长久。从来都是虚心的人成就一世,虚伪的人红火一时。”
  困难不可怕,重要的是在困难中学到教训。通过积极的调整与改进,曹善彬很快就度过了经营上的这个坎。其后,曹善彬力求稳妥经营,真正过渡到了事业的平稳期。
  2000年,曹善彬成立了大连博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那时候人们对股份制还不认可,不理解,有时候按股份分红,可能工程资金还没到位就要先把红利分出去,忙活了一年可能还欠着外债。但股份制的经营模式是公司经营发展的趋势,稳妥经营并不意味着保守,而更要紧紧抓住趋势。”
  曹善彬顺势而行的经营思路很快赶上了城市建设的另一轮高潮。从2003年起,国家大力推动城市基建工程建设,曹善彬在这股大潮中,如鱼得水,从2003年的每年50万平工程项目,迅猛发展到每年500万平。
  同时股份制经营也意味着要更加规范、更加专业。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中学毕业的曹善彬考取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一系列资质证书。“从我开始干工程开始,就是边干边学,我没有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都是在实践中理解那些专业知识。其实建筑工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行业,现在我们公司招人,第一要看的就是学历,这代表着理论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后再来我们公司,来实践。到了2000年,由于公司经营的要求,每天早晨我都要拿出时间去看工程建筑、管理类的书,重新学习。”
  “做企业,从来都是要去发展、扩大。工程项目的关键是技术,只有达到专业的技术水平才能谈得上项目,谈得上发展。”
  2008年后,曹善彬开始承建空军工程项目,这对公司的技术水平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善于学习的曹善彬也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公司的专业与实力。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