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袁兆峰:路上的风景

发布时间:2014-12-17 18:03:20

     勇气:成功的敲门砖

  时间退回到18年前。1996年,袁兆峰毕业了,而他所毕业的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当时,济南石油化工经济学校与五莲工业学校合作办学创建了合作校外班,我是这所学校的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学生。”
  毕业之后的袁兆峰,进入了五莲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工作,当时这样的公司在改革的浪潮中,难以实现转型,经营都十分困难。袁兆峰回忆说,“当时我在这儿基本处于半下岗的状态,每个月两百多块钱的工资,还只能按照70%发放,十分拮据。”
  更让袁兆峰难以忍受的,是这种公司消沉懈怠的工作状态,整天无所事事,虚度时光。“人年轻的时候都非常上进,心气儿很高,进取的劲头儿十足,呆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是会慢慢消磨掉人的意志的。这就像我们爬上,一直往上爬,劲头儿会很足,而老是走在平路上,慢慢就会没了兴致。”
  不安分的袁兆峰,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尚未兴起的商品贸易。“我们那地方离临沂近,临沂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当时我就和几个人一起,用大卡车从临沂拉回来塑料制品、鞋架等这些小商品,再倒手去卖,做起了‘倒爷’生意。但倒卖的这些东西,虽然便宜,市场却不大,而且塑料品占地多,运费、仓储的成本就高,几番折腾下来核算一下,根本挣不着钱。我印象中最挣钱的是拉回来的一车塑料碗碟,当时五莲路边小饭店兴起,对这些东西需求量大,靠这才回了本。但这东西基本上就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延续的需求。”
  做起这种倒卖小商品的生意后,袁兆峰的本职工作就停了下来,最后他干脆离开了原单位。然而现在做生意却挣不着钱,袁兆峰一下子陷入到不知何去何从的境地中。“那时候最难过的就是两节,想回家但没钱。1998年的时候,我回家,就是全家人批斗,最后我爸押着我求着老板回了原公司。”
  “回了原公司却干不回原先的工作了,先是下工地,去盖大棚。干了半年多活之后,又去做了半年的大锅饭。一年之后,大棚完工开业,我就想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想想还是不甘心,这一辈子总得出人头地。古人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时我狠下心来,再次离开了原公司。”
  对梦想、成功的渴望,就像心头的一团火,升腾不息。离开后的袁兆峰,干过各种各样的生意,但都没能成功。“当时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都不相信自己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我自信我是一个有未来的人。”
  “心比天高,梦想在还没实现的时候是最痛苦的。”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时间慢慢来到了新千年。
  “当时社会上都在传千年虫,世纪灾难。如果真‘世纪灾难’,那一切都算了,如果没有,那我就要真正彻底地出去闯一闯。”
  新世纪的第一天,踏着第一缕阳光,坐上第一班汽车,袁兆峰带着凑来的800块钱,来到了青岛。“刚来青岛的时候,应聘到一个广告公司里做业务员,借住在同学的宿舍里,打地铺。春节的时候,别人都回家过年了,我一个人留在这,宿舍里有暖气,几只苍蝇陪着我过了这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春节。”
  “做业务员,刚开始一个月600块钱,抛去房租、吃饭就剩不下了,后来又找了个兼职,生活才慢慢改善。”
  在一切逐渐走向正轨之后,袁兆峰不安分的心再次燃烧起来,这一次他要真正独立地去闯出一片天地。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