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李明启:情系映山红

发布时间:2012-11-21 18:03:20

人才·人材·人财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大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青岛,银济南,不金不银是潍县(潍坊),誓死不进五莲山。”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五莲每年考到外地上大学的学子,很多都不愿意回来。据李明启回忆,“从1984年开始,那几年每年都让组织部和人事局的同志帮忙联系到五莲考上大学的学生,甚至亲自跑到其所在的学校征求意见,希望他们毕业后能回家乡施展才干。结果却令人很失望……”面对这种情况,李明启下定决心调整方向: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学校要培养两种人才:‘飞鸽牌’和‘永久牌’。‘飞鸽牌’即输送到高一级学府,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远走高飞;‘永久牌’是立足本地,服务本地。造就本地的知识中坚。依靠他们,在五莲县、乡、村都能看到自办的技术性学校。林校、夜校、科普学校、广播学校……名字多种多样;长训、短训、业余……时间长短不一,但都培养出了有用的人才。人才是五莲县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李明启回忆。
    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培训和全县成人扫盲教育,1986年,五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克鲁普斯卡娅扫盲奖。
    从建国到1976年,近30年间,五莲县仅出了347个大学生,而1977年到1988年,12年就出了2166个。1977年,五莲的高考升学率在全市倒数第一,1978年倒数第三,1979年居于中游,1980年领为上游,1988年正数第三……
    人才的培养,为五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基础的奠定,更是为进一步培育栋梁之材提供了保证,而这一切,都将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以财富的形式体现出来。从“人才”到“人财”,李明启的眼光放得很长远。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