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周家代:中国的感动

发布时间:2010-11-17 17:10:02

大地震爱心擎天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难降临,周家代坐不住了。“以最快的速度为灾民送去最急需的物资,带上工具救人。”他的决定立刻得到了家人,特别是87岁老母亲的支持。马上维修车辆,然后全家人一起动手,装上2500斤大米、2500斤白面、2000斤挂面、300桶豆油,又买来了铁锹、铁镐、斧子等工具,带上干粮、水和全家仅有的7万元现金,忙完这些事已经是13日20时许了,周家代决定连夜出发。
    为了早些到达灾区,48岁的周家代和内弟、司机三个人轮班开车,人休车不停,昼夜兼程,饿了吃个面包,渴了喝口自带的水。蜀道之难,天下皆知,加上车载重、天气热等因素,一路上他们跑碎了四个轮胎。5月18日凌晨3点多,他们到达四川“米亚罗”的时候,车外瓢泼大雨,余震和泥石流不断,盘山路上难以前行。此时他们已经离家四天五夜了,人困马乏,突然车身一阵剧烈摇晃,一次大的余震发生了!“山体滑坡了,快开!快开!快开!”周家代大声地向司机喊着,一块块石头向公路砸来,他们的厢式货车疯了似的向前冲去。尽管这样,还是有一块大石头砸中了后车厢,车厢坏了、轮胎爆了,可他们丝毫不敢停顿。这是生命在与死神赛跑!冲出危险路段后,他们从心底感到后怕和庆幸。
    5月18日上午,疲惫不堪的周家代开着挂有“黑龙江大庆抗震救灾车”标语的汽车驶进重灾区汶川时,人们惊呆了,阿坝州指挥中心的同志问:“祖国最北端的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到了?是在大庆装的货、从大庆出发的吗?”是呀,如果说是在平常的日子里,这种速度不足为怪,可在这山崩地裂的特殊环境中,周家代创造了奇迹。
    黑龙江大庆个体业主送来粮食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很快,阿坝自治州的州长周光华第一时间跑来了,他紧紧地拉住周家代的手说:“你是东北三省第一个送来救灾物资的,也是全国个体业主第一个到这里的。老周呀,这车粮油在你们那里不算啥,可在我们这里能救多少人啊!你来得太及时了!我代表灾区人民感谢黑龙江!感谢大庆!感谢你!”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在仿佛凝固的空气中同时摇动着……
    汶川县副县长张通荣也赶过来了,和周家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张县长,我们要去救人。”说着,周家代起身要走,被张通荣一把拉住:“不能去!只有抢险队才被允许到最前方救人,他们有经验,再说那里还很危险。既然你不打算回去,就用你的车给我们接送战士和运送物资吧。”
    于是周家代他们每天早晨4时准时把解放军战士送到40多公里外的映秀镇、草坡乡,再回到指挥部运送救灾物资,晚上再把战士们接回来。搭帐篷、抬物资、照看老人和孩子,只要能帮上手的他们就去做,每天都要忙到22时以后。晚上休息只能盖一块塑料布和衣而眠。到5月23日往回走的时候,他们把所剩的6万多元现金全部捐献给了灾民。6月3日,周家代又带领“大庆铁人志愿队”和“爱心传递志愿队”,共计30余人第二次到达汶川,支援灾区重建家园。
    周家代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抗震救灾期间,中央电视台多套节目滚动播出他的事迹,湖南卫视也抢在前面进行报道。四川卫视还专程赶赴大庆回访,宣传他的事迹。“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人人都行动起来,力量就大了,我愿融入这震撼壮美的行列中。灾区的道路,处处是险关,每走一步都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但我心里有一种信念:不管前途多艰险,不达目的心不甘。”这是周家代在支援汶川常说的一句话。10月8日,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周家代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有人说,如果没有那场撕人心肺的大地震,也许世人无法看到中华儿女如此强大的民族精神。但是,如果没有这场大地震,也许我们无法看到周家代紧急关头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
    汶川大地震前,周家代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工商户,大庆市家代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地震后,周家代以他的义举,以他的品质,以他的擎天爱心,折服了国人,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灾情再次唤起了周家代前去救援的欲望。他连夜组织协调大庆市山东商会代表为玉树人民奉献爱心,活动很快得到了同行和老乡们的热烈响应,捐助活动板房、300套棉被以及矿泉水和饼干等总共价值10多万元的抗震救灾物资,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就集结完毕。有人说周家代傻,可他说:“老百姓受灾了,他们最需要帮助,我恨不得立刻赶到现场,能救出一个算一个。”不管人们怎么形容他,但是周家代坚信,有千千万万个志愿者去支援灾区,灾区人民一定会更好更快地建设美好新家园,众志成城,大爱无疆!
    从汶川到玉树,在整个参与救援的过程中,周家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回家以后,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周家代总是伸出温暖的双手,他把米面粮油和玩具送给大庆福利院里的孩子;他给春蕾小学的贫困孩子和留守儿童送去书包和衣物;虽然他不能经常到四川去,但是地震中幸存的四川小红梅是他永远的牵挂,从此他义务承担起小红梅所有的生活费用……

编辑:陈潇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