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周家代:中国的感动

发布时间:2010-11-17 17:10:02

闯关东扎根大庆

    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在周家代身上都能找到缩影。时光倒退至1975年,日照西湖北乐台村。一户普通的周姓人家里有6个孩子,最小的名叫周家代。“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天天光着脚推着独轮车往地里送捡来的粪,因为这样可以帮家里多挣一些工分,工分多了就可以吃饱肚子,”周家代说。周家代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勤劳,还是吃不饱肚子?1978年,再也不甘心忍穷挨饿的周家代,背起行李卷,坐上了去往关东的火车,投奔在宁安县的姐姐。那时候,伊春桃山镇缺粮,许多人都上山采野菜充当粮食,周家代听说呼兰一带产粮地不但粮食够吃而且还有富余,于是他就背上两个袋子登上火车,开始从呼兰往桃山背粮。两个袋子装满粮食系到一起,一前一后扛在肩上,就这样把100多斤粮食从呼兰背到桃山,卖掉之后,回去再背。就这样,一边种地,一边做木匠活,有空“倒”点粮食,周家代从此在桃山扎下了根。多年以后,说起背粮的日子,周家代的妻子眼含泪水。在妻子眼里,周家代就是一座山。
    1993年,周家代兜里揣着6300元钱,带着全家老小,来到了大庆。当时,铁西有个粮油市场,原先就“倒腾”过粮食的周家代,买了个独轮车推着粮食到市场上摆地摊。“天好的时候,可以摆摊,可要是遇上阴天下雨,这生意就做不了了,一大家子人全指望我出摊挣钱吃饭,后来我一咬牙花6000块钱买了一个破铁皮房子,连门都没有,我会木匠活儿,三下两下就修好了。之后,我回到桃山去赊粮,再拉到大庆卖。”
    从1993年到1997年,周家代靠卖粮油攒下了7万块钱。1997年,对周家代来说是一个机遇之年,北方粮价上涨,关内关外粮价差价很大,这让周家代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做生意,商机转瞬即逝,如果把握不住,再想碰到这样的机会,就很难了。”周家代说。
    周家代东拼西凑筹集到了10万元,回到了日照老家。回到老家后,他发回的第一车白面就挣了3万元。周家代的财富之路一发而不可收。1997年,周家代又在铁西花19万元买下了一家粮油商店,取名为“家代粮油”。从此,“家代粮油”终于扎根大庆。凭着自己良好的信誉,周家代的生意越做越好。
    周家代始终认为,经商应取财有道。粮油店从开张到现在,他从未掺过一次假,少过一两秤。“十多年来,我们收到的举报不计其数,但没有一件是投诉家代粮油公司的。”大庆市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工商管理所副所长赵时强说。从2000年起,周家代的“家代粮油公司”已经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市文明诚信业户。周家代成为大庆粮油市场上一面诚信经营的旗帜。“卖了几百万斤粮食,没少过人家一两,全大庆有一半人吃过我的粮油,没有一个人因为粮食质量不好来找过我,做生意就要讲究诚信。”说起自己做生意的诀窍,周家代如是说。正是以“诚信”这一经营理念为坐标,“家代粮油”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原来铁西粮油市场有18家经销粮油的商店,如今只剩下三家,而周家代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
    2008年,周家代投资百万建起了占地700多平米的生产厂房,并注册了“家代”商标,生产的家代牌粮油已经销往全国各地,并在山东建立起了自己的粮油生产基地。

 

编辑:陈潇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