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专题 > 老爸老妈
我要投稿

携手53年 诠释家和万事兴的真谛

发布时间:2018-10-10 15:33:26

  本报通讯员 张晓琳
  “一人省一口,孩子就够了”
  我公婆家的客厅里有一幅壁画:两条跃动的红色锦鲤托起五个墨色大字——— 家和万事兴。儿子问我:“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呀?”我笑着回答:“这是我们家的家风呀,母慈儿孝敬,妻贤福星广,家和万事兴。”53年携手与共,公婆用他们的人生实践,诠释了“家和”的可贵,传承着孝美的风尚。
  公婆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公公在秦皇岛当兵,婆婆独自留在老家,一人拉扯三个儿女。种地、养牲口,日出而作,日落还未息,辛勤劳作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屋漏偏逢连夜雨,年纪轻轻的四舅妈因病去世,留下8个月的表哥。婆婆被叫回娘家,婆婆的父亲(表哥的爷爷)叹气道:“孩子这么小就没了娘,不吃奶不行啊,我也知道你的情况,你要是愿意,就带去养着,不愿意,也不难为你,听天由命吧。”
  当时家里有三个孩子,大姐6岁,二姐4岁,三姐只有15个月,也在哺乳期。要是留下表哥,自己的孩子口粮就少了,而且还顾忌着部队里公公的意见,他愿意接受这个孩子吗?可是不留下,孩子又实在可怜。尽管心里忐忑纠结着,善良的婆婆还是先把表哥抱回了家,然后才给在部队里的公公去信,征求他的意见。20天后,回信如期而至。公公在信里写到:“赶紧抱来,咱们一人省一口孩子就够了,别饿着孩子。”捧着回信的婆婆,喜极而泣。
  尚在襁褓中的表哥,就这样来到了公婆家,谁知这一住就是20年。表哥14岁那年,四舅因车祸去世,再次痛失至亲的表哥就在公婆家扎下了根,后来更是跟着一家人从诸城老家搬来日照,在这里当兵、就业、结婚、生子。
  “姑父、姑妈就是我的亲爹妈。”现如今,表哥早已成了公婆的大儿子,像家里的亲姐弟一样孝顺着二老。

  “一家人和和顺顺,没有过不去的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丈夫姐弟4人,包括一起长大的表哥,各个成熟懂事,而且相互之间兄友弟恭,从没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
  大姐是长姐,五六岁就开始照看弟妹。“数你大姐不容易,四点多起床,干一早上活再去上学,有时候上着课还得回来看弟弟妹妹,根本没法安心学习。”提起往事,婆婆的眼里噙着泪花,“就你大姐挨批多,妹妹一犯错,我就责备她,嫌她没管好。”在婆婆的严厉督促下,大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管家,把弟妹们管得服服帖帖,家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条。直到现在,丈夫和表哥他们最怕的还是大姐,家里的大事也是她拿主意多。
  二姐性情温和,用婆婆的话说,她最听话,也挨骂最少。婆婆去生产队干活,她就老老实实地在家做饭,看弟弟妹妹,从不懈怠。三姐、表哥年龄相近,小时候不懂事,两人经常为了“这是谁的妈妈”争风吃醋,可一转身又玩在一起了。而且三姐更好哄,太阳一落山,婆婆拍一拍,她就睡着了,婆婆这才腾出一点工夫去洗衣喂牲口。
  丈夫是公婆家最小的子女,但小而不骄,“懂事”“听话”是他的“标签”。小时候,他饿了就自己找个馍馍啃,或者在巷子里玩,从不惹事。村里有个大池塘,因为婆婆叮嘱过他不能下水,他就从来不敢靠近,导致现在“一把年纪”了,还是个“旱鸭子”。儿子问他:“爸爸,你为啥不学游泳啊?”他开玩笑地说:“这得怪你奶奶,她不让我进水,所以就不会了呀。”
  婆婆常说,子女们的乖巧和睦,是她这辈子最骄傲的一件事。公公退伍转业后分配到了港口,婆婆带着孩子们也一起搬迁来到了日照。靠着自己的努力,姐弟几人都找到稳定的工作,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年过花甲的公婆,常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家和万事兴,是老辈人教给我们的道理,一家人和和顺顺,没有过不去的槛。”
  “老百姓啊就认这个理,家和万事兴,万事兴;中国人哪都信这个理,国安享太平,享太平……”每当看见公婆一家人,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
  明年就是公婆的80大寿了,岁月流逝,却沉淀下了浓厚的家风。半生坚守,言传身教,“家和万事兴”的好家风,也必将在我们家代代相传。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