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专题 > 老爸老妈
我要投稿

父亲的叮咛伴我行

发布时间:2018-09-12 14:53:47

  本报通讯员 李晓明

  一
  我家祖辈都是沂蒙老区农民,父母都因家境贫寒,一字不识。母亲因病早逝,哥、姐成家后,我与父亲相依为命,度过艰苦的求学岁月。1981年,我经过层层选拔,考上县里唯一的重点中学临沭一中,开始了3年的高中求学生活。那时农村土地改革刚刚开始,农民温饱还没解决,农村生活都极为困难,更不用说去县城求学。我的一日三餐每周都很规律———白开水、地瓜干煎饼(后四天霉变长毛)、咸菜。而这些,却也是家人从口里硬硬地省出来,留给我的。更为困难的是,我每周回家拿干粮、咸菜时,来回要走50多里路,途中还得横渡沭河。临沭一中在沭河东岸20多里,我家在沭河西岸。沭河水流季节性强,春秋冬三季水浅面窄,可以涉水渡过,但深秋初冬水凉刺骨,过河后走到学校小腿还是拔凉;夏季河水面宽流急,必须会游泳才能横渡。周六下午放学后,从县城走到沭河东岸渡口已是黄昏。遇到夏季河水猛涨,摆渡回家,我就一手举着衣物书本,一手游过河中间水深急流处,有时要被水流冲到距西岸渡口一里多路才上岸。面对艰难,少不更事的我有退学之意,父亲知道后,一瞪眼:“国家培养了咱,就得好好干!”我畏惧父亲的严厉,于是咬牙坚持到底。而我们那一级的学生,不少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没有完成学业。那时全县教师资源奇缺,能选拔6个高中班集中教育实属不易。父亲所说的是国家培养了我,后来我才理解。
  考上中专后,我带着父亲揣在怀里多日、变得卷曲且熏有少许旱烟味道的几十元钱和上高中时的那句叮咛去省府求学。每一学期归来,父亲首先问的就是我在学校学得怎么样?我就把学校每月十几元的奖学金积攒起来带回来摆在他面前,并说明奖学金的评比发放,实际上就是告诉父亲,我在学校好好学了。可父亲有些诚惶诚恐地说:国家花钱培养咱学习,还倒给咱钱,你可得好记着,将来好好给国家干啊!父亲说完这些话,一脸感激和崇敬。要知道,那每月的十几元奖学金,是他在家里苦干一个月,也不一定挣得来的。


  二
  1987年毕业后,我分配到临沂地区公路局。当我把第一次领取一个半月近百元的工资奖金摆在父亲面前时,他慢慢拿起来,欣喜地看了很久,然后很严肃地叮咛道:刚刚上班就发这么多钱,一定要听党的话,好好干啊!并让我记住农村谚语: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一定要节约着花钱,叫我好好存着,自己却一分也不要。1988年夏季到初冬,我被借调到莒南县公路站,承担省公路局砂石路面机械化养护项目设计试制任务。在莒南的几条砂石公路上奋战半年的我胜利完成任务后,带着一脸黝黑和疲惫回家时,父亲心疼地看了我一眼转身离去,一会买来一瓶“沂蒙”啤酒,作为晚餐对我的最高犒赏。因为一向节约到苛刻的父亲认为家里有散装白酒,喝一斤也不过几毛钱,而一瓶啤酒当时的价格是1.1元,在父亲眼里,这就是“腐败”!而这次主动也是第一次为我去“腐败”,就等于默认我这半年来干得好!1989年春天,我被临沂地区公路局评为“新长征突击手”,我也是我们家族第一个受到政府表彰的人。不识字的父亲捧着我的红色荣誉证书,正着倒着看了很久,最后吐出四个字:干得不错!
  1990 年我调入日照港,几年后又成为港航公安局一名人民警察。记得父亲第一次到日照我的家中,就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家有时馒头、煎饼吃剩下了,又经热过一次还吃不了的,还有孩子吃剩的馒头等,就习惯性地倒掉。等到上班归来,发现倒掉的剩馒头居然被父亲捡回来,放在一楼的院子里晾晒。我问父亲晒了干啥,他说回家可以喂鸡!我说人家会说咱家闲话,父亲一句话让我汗颜:你忘了自己是怎么上完的高中吗?于是我无语,默默帮他收拾。当我带着儿子送父亲回家时,背着的袋子里有剩馒头、生虫子不能食用的米豆、穿旧的工作服等。回到老家后,父亲一边忙着清捡一些能用的米豆,一边教孙子“锄禾日当午,汗流(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是父亲一辈子唯一能流利背下来的诗句。孙子多次纠正他是“汗滴禾下土”,可他就是不改!有次暑假时,我带儿子回家帮助父亲去高过人头的玉米地里追肥、除草、打药、清叶等,高温、潮湿、闷热,加上密不透风的玉米叶子的划伤,我和儿子的头上、脸上、脖子上的汗水确实不是在滴,而是汇成一起往下流,我想这就是父亲不改“汗流禾下土”的真正原因!父亲的勤俭节约,在我老家周围几个村都很有名,他用行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小家。
  “国家培养了咱,就得好好干”——父亲的叮咛一直伴随着我。自入警以来,我扎根于日照港危化品装卸消防安全监护第一线,发挥专业技能,开展消防科技创新,为日照港的消防安全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2003年10月我被山东省消防总队授予“全省优秀消防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看到这大大的红色荣誉证书,父亲召集了家人,破例去村里饭店订了酒席。吃饭前父亲发表了“最高指示”:看到了吗?给国家干好了活,国家可不会亏待咱!父亲从朴素的报恩教育开始,又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的教育,就是国家在关注着每一个人,只要你为党和人民、为国家做了贡献,国家就不会忘记你!
  2006年2月,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叮咛我的还是那句话:好好干!留给孙子的遗言竟然就是从小教他的那句古诗的上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流禾下土”。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他的叮咛时时回响耳畔,也早已成为我的家风传承,那就是:感恩党和国家的培育,报效国家,勤俭持家。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