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专题 > 老爸老妈
我要投稿

马少华与魏丽诠释“五好家庭”好榜样

发布时间:2018-05-23 08:27:36

  编者按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优秀家庭,他们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移风易俗、爱国拥军、热心环保、献身公益……他们,是日照广大家庭学习的榜样!
  5月14—15日,全国妇联在人民网演播厅和人民大会堂分别举行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活动和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表彰大会。日照市共有2户家庭荣获全国荣誉,其中马少华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陶桂玲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倡扬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

  本报记者 尹丽彩
  什么样的家庭是最美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贤”,这是古人对和睦家庭的定义。岚山区国税局巨峰分局局长马少华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人人欣羡的美满之家。
  兢兢业业从事税务工作20余年的马少华,已经成为国税战线上可以独当一面的税务干部;在幼儿园当园长的妻子魏丽,是幼教高级教师,还是山东省最美巾帼志愿者。夫妻二人不仅相濡以沫、共同进步,还言传身教培养了一个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生活上有孝心、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好女儿马文清。一家三口更像“黏合剂”一样,用孝心将四世大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夫妻之间,“做对方最好的自己”
  小时候的马文清总是疑惑,为什么爸爸总是最早出门最晚回?每到爸爸下班时间,她就趴在国税局西边家属楼的窗户上翘首而望,往往叫了一圈的叔叔、阿姨,就是不见爸爸的身影。
  在幼儿园上班的妈妈也总是很忙。别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接回家了,她却陪着妈妈在学校里加班。好多次,回家的路上,她就坐在电动车后筐里睡着了。
  长大了的马文清现在懂了,“他俩就是一种类型的人。”5月19日,马文清笑嘻嘻地说,“就是把工作看得很重,有时候比我都重要。”
  工作对马少华来说有多重呢?女儿上大学之前,马少华没有休过一次年假。
  自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从专管员、会计、秘书到办税厅主任,再到岚山区国税局岚山头分局局长、巨峰分局分局长,马少华对经手的每一件大小事都倾心倾力,展现了当代税务人员严谨律己、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多年来,他6次受到市局嘉奖,2次评为全市国税系统优秀税务工作者,2011年度被评为岚山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市国税局授予个人三等功,2012年度被授予岚山区新兴钢城先锋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真正幸福的婚姻,从来都是夫妻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马少华忙碌的时候,妻子魏丽也没有停步不前。她不仅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还是日照市新农村新生活讲师、岚山家庭教育宣传团讲师。二十多年来,她宣讲孝老爱亲、家庭教育的足迹遍布岚山区的乡镇街道。对此,她说,“丈夫是山,妻子是绕山的水,山水互相滋养、扶持,才能山清水秀。”而他们,就是要做“对方最好的自己”。

  孝养父母,“把自己当父母唯一的孩子来付出”
  买了三台空调,第三个才是给自己这个三口之家的;买了三台电视,还是第三台才是买给自己的。前两台都送了谁呢?双方的父母。
  “先让父母享受,我们还有的是时间。”魏丽说,“我们俩都有很多兄弟姊妹,但在孝顺父母上,我们从来都是把自己当作父母唯一的孩子,来为他们付出。”
  魏丽有个“不愿空着手回家”的习惯。每次出差,不管去哪,她必给父母买衣服。每次去双方父母那,都是大包小包带着给父母买的衣服、裤子、鞋子等,闹得婆婆每次都嗔怪,“下次再来千万不要再给我买衣服了!”
  马文清眼里,妈妈对别人的关怀,都是“走心的关怀”。爷爷做了手术,身体很虚弱,别人可能就是买上一堆鸡肉、排骨等大补但不适合病人吃的东西去看望,但妈妈却是买了米、海参给病弱的爷爷熬粥。怕老人不会做海参,又将海参都泡发好了,再送过去。
  潜移默化中,马文清也养成了回家就要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以及叔家、舅家孩子带东西的习惯。
  马少华给家人的陪伴和关爱也从没缺席。相对应的,他每次出差,也总记挂着妻子那边的亲人需要什么,大包小包地买回来。
  暖意融融的一家三口,用爱将一个大家庭聚合在了一起。每次“老三一家”回家,其他的兄弟姊妹一定会拖家带口地赶过去,聚在一起聊聊天、吃顿饭。
  他们的爱,还突破了自己的小家,温暖了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几年来,马少华先后资助了4名大学生、10余名中小学生,先后与岚山头街道杨家庄子村2户困难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

  教育孩子,“想让她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走在前面”
  不少父母口中都有个“别人家的孩子”,马文清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从小到大成绩优异,而且小学是小小主持人、初中进了学生会、高中成了学生会主席,高考时又通过自主招生,从9000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读法学专业。
  都说妈妈是教育工作者,爸爸是税务工作者,一定是父母在学业上给了马文清很多指导,才让马文清如此优秀。但马文清却很清楚,“爸爸天天跟数字打交道,但从没给我批过一张数学试卷;妈妈天天教育别人家的孩子,但从没给我听写过一次英语。”
  不是忙于工作就对孩子放任自流,马少华和魏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他们认为,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读书上,马少华和魏丽成功地将马文清培养成了跟他们一样的“书迷”。他们家里,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书橱。有纳税管理的,有学前教育的,有中外名著,林林总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爱看的书。
  读书要读到孩子前面去,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也要身体力行。在这方面,魏丽很注重“仪式感”——春节天亮前给长辈磕头拜年,清明到烈士陵园扫墓,六一儿童节或者孩子生日送孩子一本书并写上几句话……这些小小的“仪式”就这么培养起孩子的敬畏之心,悄然影响着马文清待人接物的态度。
  于是,慢慢地,从兢兢业业的父母身上,马文清懂得了责任,会牺牲自己的暑假,义务帮助老师录入大学生义务兵信息;从孝顺的父母身上,马文清学会了感恩,每次放假都会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跟他们分享自己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故事;从帮助弱势群体的父母身上,马文清学会了奉献,到乡村小学支教,会不露痕迹地帮助身边家境贫困的同学……
  “在每一个当下,都能做那个最好的自己。”这是马少华和魏丽对女儿的期许,而马文清无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