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人杰地灵,莒县这片土地的青山秀水,赋予了许传功高于常人的禀赋才情。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机械师,还是连队的文艺骨干。文化功底深厚的他,经常为部队的文艺演出编写节目。慢慢地,上级领导发现他是个从事政工工作的好苗子。1966年,部队任命他担任机务中队的副指导员,负责共青团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许传功如鱼得水,很快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而在全师出了名。
就这样,许传功从一名优秀的机械师,转变成一名出类拔萃的政工干部。一年以后,他被调到师部,负责全师的共青团工作,不久又被任命为师党委秘书,又一次完成了工作角色的转变。
基层的工作经验,赋予了他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得领导赏识;而秘书的身份,又使得他耳濡目染,培养了宏观的思路和方法,为后来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
在师党委机关工作不久,许传功就被委以重任,下派到某团所属的飞行大队任政委,担负起直上歼-6型战机的飞行试点任务。两年后,直上歼-6试点工作取得了成功,他们所取得的经验在全空军推广。此后,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直上歼-6战机成为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种,立下赫赫战功。
经过直上歼-6试点工作的检验,许传功展现了非同寻常的政治工作才能,那时,他才刚过而立之年。随后,他受到所在部队的重用,先后担任飞行团副政委、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在和平年代,同一个师级单位,从一名普通战士走上师政委的岗位本已少见,而许传功完成这段旅程,仅仅用了23年时间。
许传功在担任航空兵师政委期间,向师长建议尝试“一备三飞”,就是准备一天,连续飞3个飞行日,而过去通常做法是“一备一飞”。他的建议得到了师长的积极响应。在实施了这项改革后,他们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我当时所在的某师在全军很有名,这个部队非常泼辣,战斗力提高非常快。我们一到前线去轮战,国民党都害怕。那时候我们一到前线,国民党就广播了:共军的王牌部队某师来前线了……许传功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