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大学习 大调研 大改进 > 乡村振兴战略
我要投稿

突破莲西:“五莲精神”传承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18-07-19 15:42:18

  本报通讯员 牟宗刚 刘益新 张燕
  盛夏时节,走在莲西大地上,片片绿林映入眼帘:
  昔日沟壑纵横、乱石丛生的将军岭栽满了漫山遍野的果树,四处荒山裸岩的薛礼崖也遍植了郁郁葱葱的生态林,万牛湖林果片区、弘丰生态林片区、凯阳现代林果产业园、青平峪林果片区……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莲西这片昔日贫瘠荒芜的区域正在变绿、变美、变富。莲西的巨变,正是得益于全县各级面对新形势,传承和弘扬“五莲精神”,创新实践这一精神财富结出的硕果。

  从“挖山不止”到“绿山不止”
  五莲县山地丘陵占86%,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持续不断大搞山区开发,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岭、一治一个小流域,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山不止、拼命实干”的“五莲精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穷山恶水的自然面貌实现了根本性改变,良好的生态成为了该县最大的优势。
  然而,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莲西地区这块“硬骨头”一直没有被啃下,这里成了该县最大的生态短板。
  莲西区域,包括中至镇、石场乡、汪湖镇、于里镇、管帅旅游度假区全域,以及其他乡镇部分村,这里是全市的深度贫困区域。尤其是中至、于里部分区域,属于典型的横板岩地貌,荒山多、裸岩多,缺水少土,生态环境恶劣。
  近年来,全县上下继续传承和弘扬“五莲精神”,跟进新形势新要求,聚力推动从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向突出绿色生态转变,从“挖山不止”向“绿山不止”转变。
  全县各级坚定“生态富县”不动摇,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先后开展两轮“森林五莲”“果乡五莲”建设规划,从2015年起高标准推进“林水会战”,实施大力实施荒山披绿、矿山裸岩复绿等十大兴林工程,以及河道治理、农田节水灌溉等十大兴水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把突破莲西绿化作为林业会战主战场,克服地薄水少等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经过连续三年奋战,累计投资4.8亿元,造林6万亩。同时,为了进一步提质增效,鼓励工商资本大力发展樱桃、黄桃、苹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今年以来,新造林3.2万亩,其中果树等经济林2.7万亩。
  于里将军岭流域,2017年发展林果2000亩,今年向北推进了2600余亩,共栽植黄桃等林果20万棵,加上之前发展的3000亩苹果、3000亩生态林,总的林果面积已超万亩。
  中至弘丰生态林,由县弘丰集团投资分三期建设,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弘丰生态林1.2万亩,栽植黑松、白蜡、柳树、栾树、刺槐、国槐、楸树、榆树等200多万株。
  万牛湖流域,在高标准建设5000亩林果片区的基础上,投资1200余万元,实施土地综合治理、潘家沟小农水建设等项目5个,建设机井18眼、塘坝7个,新修道路13.5公里。
  ……
  莲西绿起来了。

  用好创新这一破解难题的法宝
  荒山裸岩多,扒开一层土就是石头,怎么进行绿化?开展大流域治理,大面积植树造林,钱从哪里来?能产生什么效益?
  突破莲西生态短板,并不是简单的做增加绿量的加法题,也不是靠单纯的苦干硬干所能完成的临时性任务。要想实现大突破,只有用好创新这一破解难题的法宝,抢抓机遇,实干快干,才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该县坚持在实践中创新,采取政府主导,让企业唱主角,群众参与的模式,聚集力量开展攻坚战。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莲西荒山绿化开发扶持暂行办法》,对栽植质量达标的经济林,从2018年起,连续5年奖补,有效降低了投资成本。这一措施极大调动了企业参与积极性,纷纷加入荒山开发行列。
  中至镇位于莲西区域的中心,生态环境薄弱,自然条件差。在推进林水会战过程中,该镇坚持“项目化、工程化”,打破传统模式,不再依赖单村单户发展模式,把片区开发建设当成招商项目来抓,引入工商资本,依托县弘丰集团、土地储备公司等企业,进行工程化造林,发挥企业建设标准高、规模大、效率快的优势。
  “薛礼崖片区遍地荒山裸岩,缺少水源,在年初确定片区开发后,我们公司及时规划,打紧时间,安排人工机械轮番上阵,对上千亩规模的横板岩深翻,并采用客土回填的方式,对土地改良,进行苗木栽植绿化,按照时间节点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凯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安丰超介绍说。
  作为最早参与荒山开发的弘丰集团,通过生态林建设,摸索积累了一套荒山绿化经验:深翻土,利用大型挖掘机对荒山岭地进行无缝隙深翻,厚度达70至80厘米;通过深翻可以改善通气条件,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厚盖土,利用建筑客土、种植土对荒山岭地进行地毯式回填,回填厚度可达60厘米,彻底改良原来的土壤结构,达到苗木生长的土壤条件。植壮苗,规范苗木采购,对采购的苗木严把质量关,必须达到规定的规格,苗木才能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水源足,修建塘坝、蓄水池、深水机井、铺设供水管道,为栽植的苗木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了苗木成活率。
  片区开发带来了生态效益,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栽植大片绿化苗木,仅城市绿化品种就几百万株。像雪松,每亩栽植200棵,三年后便可长到1.5米高。按当前市场行情,每棵50元左右,栽植雪松每亩纯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弘丰集团弘丰生态林项目经理于庆湖算了一笔账。

  不仅绿起来,更要富起来
  莲西,作为全市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共赢,是该县在林水会战过程中的重要考量。不仅把荒山变成青山,更要让青山变成金山,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劲绿色动能。
  随着莲西开发的深入推进,莲西的生态建设、基础建设、产业建设实现了全面推进。近几年莲西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0%,苹果、黄桃、中药材、黄烟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建成85个生态绿化及林果片区,流转土地6万余亩,涉及109个村1.5万户,每个村集体收入年可增加5万元,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
  中至镇弘丰生态林和薛礼崖生态经济林项目,目前已发展生态林1.2万亩、经济林1500亩,栽植黑松、白蜡、黄桃、樱桃等200多万株,育苗160万株,苗木可直接用于城市和道路绿化,3年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项目涉及周边25个村2万多口人,其中国家级贫困人口1370人、省级贫困人口921人,采用“租金+薪金”模式流转土地,年可增加群众收入700多万元和村集体收入120万元,实现农民增富、集体增收、企业增效。
  于里镇的将军岭还是一片荒山的时候,种粮不产粮,种树不长树,亩均毛收入不超过500元,农户个人流转每亩地只有80元,而现在通过走“政府主导、大户承包”的路子,每亩流转收益达到400—500元,增收了5—6倍,种桃亩产收入6000元左右,增值10倍以上,全镇有560名群众将土地流转并入园打工,人均增收8000元。
  不仅群众见钱了,集体也富裕了。李家窑、川里、王家庄子、孙家官庄4个村的土地,荒地收入归集体,年可增收20万元,其中李家窑村收入5万多元,一举摆脱了集体经济空壳的现状,另外3个村也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翻番。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确保黄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去年以来,于里镇立足林果产业优势,招引建成了全市第一家黄桃罐头加工厂(胜源果业有限公司),不断引导林果大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结对子”,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企业年加工水果罐头1.5万吨,消耗1万吨鲜桃和1.5万吨苹果,不仅解决了果农“卖桃难”的问题,也解决了林果销售和增值问题。
  “荒山绿化,焕发勃勃生机的不仅仅是这片山水。从传统的粮食耕种、靠天吃饭,到发展花卉林果、乡村旅游,治穷就要从致穷的“根”上解决,这既是一场产业革命,更是一场从根本上决定突破莲西观念革命。”于里镇党委书记许军龙说。
  突破莲西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全县各级的不懈努力下,莲西区域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愿景将会一步步地实现。
  【短评】
  走进新时代,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五莲精神”始终没有变,变的是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更高的目标要求。“突破莲西”是新时期“五莲精神”传承和发扬的具体呈现。“五莲精神”必将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成为推进富民强县的力量源泉。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