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费立峰:沪上的风味

沪上的风味

发布时间:2016-03-16 09:50:16

  部队大学校
  来到上海的军营后,紧接着就是三个月的常规训练。
  “在部队的第一感受就是不用再为吃饭发愁,虽然每天训练也很辛苦,但可以安心地吃饱饭。那时候每天就是训练,至于三个月训练结束以后,自己会被分配到哪儿,并不是特别关心,而且关心也没有用,反正只要留在部队就好。”
  三个月的训练结束了,费立峰被分配到了当时的海军东海舰队上海基地第一招待所。
  “在那个年代,部队招待所是各部队内部的服务后勤单位,负责部队人员的接待工作,不对外开放,严格按照部队单位实行军事化管理。海军东海舰队上海基地第一招待所就是上海海军部队的服务接待单位。”
  “刚到招待所的时候,自己什么也不懂,只能帮着打杂,刷盘子、刷碗,打扫卫生什么的,慢慢学习。虽然不是在军事化单位,但招待所也是隶属部队管理,自己也还是一名军人,只是从事的工作不一样,所以心里也没有什么失落,只想着要好好学习好好干,要干出点名堂。”
  慢慢学习、熟悉了一段时间以后,机会终于再次降临——— 招待所要选拔一批年轻人员到全国各个地方培训,学习厨师。“厨师就算是招待所的技术人员了,有手艺在身,也就意味着有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费立峰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到了当时全国著名的几家饭店培训、学习。“北京的华侨饭店、上海的金陵饭店,这些当时最好的酒店,我们都去学习过。”
  培训回来后,费立峰就进入招待所后厨做了五年的厨师,后又转入招待所的管理工作。
  1985年中,部队开始进行百万大裁军,部队招待所这种非军事化的后勤服务单位更是首当其冲。“1984年底,邓小平在中央军委会议上宣布解放军核减员 额一百万!从1985年开始,部队精简,当时招待所依照政策规定,所有人员转业。1986年裁减工作完成,我也就地转业,成为军队职员干部,还留在招待所 工作,但不再是军人,不能再穿军装。”
  “从1978年参军到1986年转业,虽然我在部队只待了八年多的时间,而且一直都是在部队服务单位。 但我对部队是充满着很深的感情的,参军入伍才将我带到了上海这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部队招待所送我出去培训学习,又让我有了一技之长。小时候我没怎么上过 学,可以说部队就是我的学校,塑造了我以后几十年的性格、品行。”
  转业后,费立峰就一直留在招待所做管理工作,其后部队招待所渐渐改制,可以对外商业运营。在这种商业化的运作中,费立峰也对上海的酒店管理和餐饮理念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创业,似乎已经万事俱备,水到渠成。但真正开始,费立峰才发现前面的路还很长。


编辑:李波
审核:
统筹:费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