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王文燮:岁月的守望

发布时间:2014-11-19 08:13:00

  故乡·尘封的记忆

  1932年,农历壬申年。
  这一年的中华大地,依旧不平静。1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2月5日,日军攻占哈尔滨,东三省沦陷……日本的铁蹄步步逼近,华夏战火纷飞,局势风起云涌。
  1932年9月,王文燮出生于日照两城一户耕读人家。
  王家是当地大户,家中房屋土地、资产丰裕。祖父世源公为前清秀才,父德棕、叔德荣分别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及师范大学,书香门第,望重乡里。
  “我的故乡,是日照的两城镇,我是家里第二个孩子。但我出生是在日照县城,四岁以后,才从日照回到两城。我为什么会在日照出生?因为那个时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乱世动荡,为了家人的安全,祖父和祖母带着我们全家搬到了日照县城。我读书启蒙是在两城,当时那里还没有小学,只有私塾。因为家中房子多,就请了先生到家里来教,本家亲戚们的孩子也跟着一起读。”
  童年的王文燮,与族中的孩子们一起,接受中华传统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写的是毛笔字。
  “在私塾大概读了两三年,等我八岁的时候,有了小学,就开始读小学。但那时候,日本开始大举侵华,抗战全面爆发,两城也有了抗日游击队。1941年左右,日本人打了过来,我们无学可上,于是离别母亲,去了石臼所寄居外婆家。石臼所当时也被日本人占领,由汪伪政府管辖。从1941年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我都在石臼所小学读书,完成了小学教育。”
  终于,抗战胜利,举国欢腾。未几,内战又起。
  无奈之下,王文燮与家人一起,避居青岛。这一年,是1946年,王文燮14岁。
  “在青岛,我与兄文蒸、弟文灼一起进入青岛的日照临时中学(即日照一中)就读,幸免流落于街头。后一路南下至上海、广州。” 
  生逢乱世,长于荆棘;背井离乡,颠沛流离。
  这是时代的无奈,亦是历史的悲哀。命运的捉弄,让无辜的少年早早尝遍世间的艰辛磨难、经历家国的风雨变迁。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