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帅康宁:行走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4-09-03 08:39:00

   十年·重庆那些事儿

  “在青岛,经过两个月的培训,我被分配到福建晋江的生产基地实习。从生产源头上,接触到了南方时尚、超前的思想和设计理念,从而为我之后的事业开展打开了思路。”
  在这之后不久,帅康宁被公司派驻到重庆,一待就是十年。
  “重庆给我的感觉,是个比较适合养老、休闲的城市,生活节奏比较慢。但这种慢并不是说那里的人们比较懒,相反,他们很能干、很勤奋,性格中有一种豪爽和敢作敢为,为事业打拼的劲头绝对令人敬佩。可能是地域的文化和理念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比较悠闲。”
  “刚到那里的时候,他们说方言,我说日照普通话,双方都听不懂,和客户基本没办法交流,只好自学。听广播、把电视调到重庆的方言台,甚至连播的广告我也留心去听。一年以后,总算能听懂了,交流上基本没问题。”
  除了方言,另一个使得帅康宁受尽“折磨”的,是重庆的饮食。
  “外地人吃的火锅和川菜,其实都是结合本地口味改良过的,真正的火锅,只有在四川本地才吃得到,那种麻和辣,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难承受。而且那边的人吃米饭比较多,而山东人是以面食为主,于是我就只好跑到超市去买馒头啃。”提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帅康宁痛并快乐着。
  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渐渐适应了那边的气候、方言和饮食,也适应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说,之前的种种都是阻碍其融入当地社会的一扇扇门窗,推开门窗的帅康宁,前途豁然开朗。
  “我开始广泛了解客户的基础,划分消费人群,了解他们希望或想要什么款式的产品以及价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我发现,相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讲,那边的人们对传统的黑色和灰色很不感冒,反而对色彩比较靓丽的颜色感兴趣。于是我就结合当地情况,根据客户群的需要,特意组织人去晋江基地订购。以前,我们是以产定销,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而现在,则是以销定产,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定什么,一切以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主。就这样,进一步拓展了“双星”品牌在重庆市场的销路。”
  在帅康宁被派驻到重庆之前,公司每年在那里的营业额大概是四、五百万,帅康宁到后,目前已增长至三千多万。
  “刚到重庆那两年,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曾怀疑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一度想过要放弃这个市场,因为没有突破。其实并不是销售没有突破,而是我这个人没有突破。直到我改变了销售方法,将以产定销变为以销定产,也就是转换了思维,销售业绩才直线上升。2006年的时候就增长到了一千万,并在后来的几年里稳步增长。可以说,正是由于当初思维的改变,才有了我后来的成绩。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只有当一个人开始改变自身的思想和行动的时候,周围的一切才会如你所希望的那样,随之发生变化。”
帅康宁的从商路,有的不只是困惑。期间也曾吃过亏,甚至被骗。
  “在重庆的这十年,我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收获都比较大。当然,也曾蒙受过损失,被骗过。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以诚待人,做生意也讲究诚信,可却不能保证其他人都是这样。因为过于相信别人,导致被骗,损失不少。不过我现在反而觉得,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才让我之后的商路走得相对平稳。”
  “后来我就想,太过诚实,其实也是一种对自己和身边人的不负责。做人,还是需要在谨慎的范围内,有尺度的诚实一点。”帅康宁笑言。“另外值得庆幸的,就是在那边结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人生关键时刻的抉择上,都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此,我深深地铭记、感恩。”
  经历了最初的磨难,如今的帅康宁,早已学会将生活中遭遇的波折与困苦,转化为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事业,也如那正宗的川味火锅一般,经历了最初的难以下咽,到最后只剩下红红火火和美妙滋味。
  从初到重庆,两眼一抹黑的外来客,到成为重庆三百多家双星专卖店的总代理;从刚接触运动鞋市场的懵懂“菜鸟”,到努力开拓市场、进而自己做大市场的业界精英。帅康宁的“双星”路,走得艰难,却也成果斐然。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