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赵嘉赋:胸中有大爱

发布时间:2014-07-09 08:21:00

赵嘉赋的艺术之梦始于童年。
  “我的祖辈做民乐,自小就受家庭影响热爱艺术。我喜欢画画。当时,我就算不吃饭,不睡觉,只要画画就行。父母也是比较支持,他们告诉我,只要老老实实坐在家画画,就不用出去干农活。”
  年少的赵嘉赋立志成为一名画家,成为军人后,艺术之梦也从未泯灭。
  “在部队当干事时,还是搞了不少创作,参与了一些大型展览的设计。任团政委后,工作比较忙,但仍然挤出一些业余时间为部队和地方创作了不少大型壁画。任职师政治部主任后,作画的时间就更少了,但一直没放弃我的艺术之梦,我坚信,艺术的生命是无限的,国家的建设、时代的发展是离不开有真才实学的艺术家的。”
  1985年,赵嘉赋所在的守备第四师进行整编。“这段时间没有工作,我闲着啊。儿时热爱画画的梦一直在,于是,那半年我就骑个自行车,带着军用地图,拿个望远镜,戴个草帽水壶,出发。去哪里呢?爬山看水,看海岛渔村的风景,回来就画在纸上,这就是后来的《胶东千里图》。”
  耗时两年多、长达35米的画卷《胶东千里图》,笔法细腻,气势恢宏。“当时军队里的人都讲,说我这不声不响地就弄出个大东西来,咱们军区出个大画家,这是大事,得向上级报告。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看后,手颤颤地举着画卷,激动地说,‘咱们的工笔山水画可算是后继有人了,又是个大军官,真不错!’”
  《胶东千里图》得到刘大为、林凡、何家英、冯大中等众多艺术家的高度赞扬,在工笔画艺术世界中引起巨大反响。
  “之后,我开始了拜师之路,希望能够在绘画上得到发展和进步,《胶东千里图》不能只是个偶然,我的艺术之梦还应当继续。我还想创作更多的作品。”
  赵嘉赋说自己曾受到很多名师如李可染、梁树年、姚志华等的教诲,收益颇丰,“跟着他们我学到很多绘画和人生的学问,老师很好,不但不收费还经常管饭呢!”
  “1989年,中国举行首届工笔山水画比赛,我的《姑余山图》荣获一等奖,后来,我又创作了《风景这边独好》《九顶铁槎山》《万寿山图》等,也在各种大赛获奖。”
  2004年,赵嘉赋退休之后,卸下繁重的工作,开始从业余创作走向纯粹的专业创作,“作为共产党员,我希望可以实现三个转变和五个结合,三个转变是从领导干部到普通老百姓的转变,从军人到画家的转变,从业余画家到专业画家的转变。五个结合是传统绘画语言同现代技法、中国画同西方绘画、工笔同写意,艺术与现实生活、军事地形学同山水画创作的结合。”
  赵嘉赋一直不停止对绘画的探索,他的巨幅长卷以生活为模板,不断探索。“我的山水画都是经过实践,经过用心感悟的。在创作《胶东千里图》的过程中,我就深深意识到军事地图的重要性。山水画最重要的是要用心,有一首诗说得好,画就在心中。”
  2008年,赵嘉赋来到临沂,为临沂的巨大变化所感染,一鼓作气,创作出继《胶东千里图》之后的又一巨幅画卷——《沂蒙新韵》。
  “这幅画我其实画得很小心,城市的楼房参差林立,每座楼,每座桥画法都要精确,不然就毁掉整幅画,这对我是个挑战。”
  潜心创作九个月后,《沂蒙新韵》面世,好评如潮。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