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厉彦忠:古都的梦寻

发布时间:2014-01-22 10:11:00

   探索·求知的源泉

  1992年,厉彦忠被西安交大派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是制冷与低温工程。在那里,厉彦忠再次发挥了自己学习方面的特长。去了德国仅仅半年,就已经适应了德国实验室的研究条件,开始独立做实验、写论文。以往的中国留学生到那边做研究,往往都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而厉彦忠却是一个月就开始自己做实验台,三个月开始做实验,六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成果,适应的过程非常短。厉彦忠也因此得到了德国教授的高度评价。“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是研究获得并保持低温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低温条件下的工程应用。除了高科技领域、民用领域,还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包括我们近年来的探月工程。以前航天推进器所使用的是固体燃料,排放物都是有毒的,而现在国家已开始研究应用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液体燃料。液体运载火箭低温燃料系统热控技术、天然气液化与LNG冷能回收及高效利用等等,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作为一名科技报国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提起自己为之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的研究领域,展望未来造福于民的广阔前景,厉彦忠难掩自豪与激动。
  在德国学习时,厉彦忠利用那里一流的科研条件,参与了有关低温超导体冷却方法和应用技术的研究。研究的温度达到零下270多度,接近绝对零度。“在我们当时的研究条件下,还没办法实现这样的温度条件,不是我们的技术达不到,而是经济条件达不到。相应的仪器设备、实验花费太大了。我在德国一天实验的花费,在当时折合成人民币就是5000多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是很难拿到这样的研究经费的。”因此,1994年厉彦忠学成回国后,虽然很希望能继续从事他在德国的研究课题,但受当时国内的经济条件所限,最后不得不转向其他课题的研究。
  虽然略带遗憾,但德国之行带给厉彦忠的财富却是巨大的。他不仅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超低温实验技术,也打开了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的大门,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我国开展首届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厉彦忠的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也是当年全国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唯一的获奖论文。“我们开始提交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没想到教育部对它特别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得到了35万元的博士论文基金支持。后来又写了课题申请,得到了教育部的骨干教师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等等,这样就有了较为充裕的研究经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厉彦忠说。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