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杨百昌:东贝的传奇

发布时间:2013-07-17 18:03:20

机遇,打开成功通道

高大挺拔、相貌俊朗的杨百昌,比同龄人看起来要年轻许多,性格沉稳,言语谦和、实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杨百昌说,这世上其实不乏有才能的人,只是他们没有把握机遇。在他看来,抓住了机遇,并全力以赴,就打开了通向成功的通道。
   1991年,36岁的杨百昌离开黄石锻压机床厂任国营黄石制冷设备总厂(东贝的前身)副厂长。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虽然东贝的冰箱压缩机生产是自解放以来国家给黄石最大的一个项目,但当时的东贝负债累累,而黄石锻压机床厂要好得多”。但在杨百昌看来,东贝有一个这么大的项目,国家肯定不会让它废弃掉。别人眼里满是困难险阻,而杨百昌却看到了成就事业的机遇。
   整顿员工懒散思想,加强技能培训,跑市场,抓产品质量,工厂开始有了起色。自1995年杨百昌担任厂长后,制冷设备厂每年的销量都翻番。尽管如此,企业仍然生存艰难。“接手时资产负债率高达97.4%,没有银行愿意贷款给我们,1996年开始又面临着冰箱压缩机制冷剂无氟改造的压力。”如何筹集到资金成为杨百昌面临的最大压力。
   “东贝B股成功上市以及紧随其后的债转股,都是杨总善抓机遇的绝好例子。”对于杨百昌,东贝现任总裁朱金明打心眼里钦佩。
   自1996年底以公务员身份被黄石市政府抽调到制冷设备厂来锻炼后,朱金明就决定不回去了,哪怕丢掉令人羡慕的“铁饭碗”。“锻炼的两年间,杨总以及他带领的团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能看到希望。”朱金明参与了运作东贝B股上市。他说,当时与东贝竞争的两家企业——— 广州万宝和黄石电厂,一个是同行业中的老大,一个是垄断企业,业绩指标比东贝好得多。东贝明显处于劣势。杨百昌并没有放弃,基本每个月都跑一次国家相关部委,向他们介绍东贝的情况。“广州万宝最后转向A股上市,而优势明显的黄石电厂最后却落选了。杨总去得多,别人对东贝的印象就深一些,这与广告宣传一个道理。”
   1999年7月,东贝募集到2300多万美金,在上海成功上市。“上市的当天下午,杨总就组织有关部门准备东贝‘债转股’的材料。”朱金明说,当时国家刚出台关于企业“债转股”的政策,很多企业不了解,也不把它当一回事,而杨百昌却看到了难得的机遇。从准备材料、跟国家经贸委汇报、调整报表等,杨百昌和他的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债转股”企业名单中,东贝的名字赫然在列。“108家获批的‘债转股’企业中,国有大型企业居多,东贝是里面‘块头’最小的。”
   “上市募集到的资金为东贝进行无氟技术改造提供了资金,而‘债转股’卸下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东贝可以轻装上阵。”杨百昌认为,成功上市与实现“债转股”使东贝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之后,东贝不断寻求技术创新,开拓市场,以至形成知名品牌、雄踞国内行业老大之位,之前的“两步棋”做了很好的铺垫。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