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郑卫宁:大哥的革命

发布时间:2012-08-08 18:03:20

其实,很多人都想知道打下一片江山的郑卫宁,放弃职务和权力的决定对他和残友意味着什么?他的心里有过怎样的斗争?“这样做的初衷是不希望特殊的领导机制影响残友未来的命运,”郑卫宁言简意赅,“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淡出公众视线,一旦我离开了,残友能很平稳地回到正常轨道。”这些年,郑卫宁面对死亡的思考,并没有随着他事业的成功、社会影响力的增强,而有别于出名之前。“我们内部曾公开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很多次都是郑卫宁主动提出来,“这没什么,对于一个医生断言活不过48岁的血友病患者,死亡并不稀奇。”他的远见让他放下了对权力的把控,2009年的裸捐也让他超脱了金钱利益带来的困扰。对郑卫宁来说,他更喜欢头上的光环,这个他用生命谱写的荣誉,伴着他生命,给了他生存和奋斗的力量。
    郑卫宁点着一根烟,烟雾缭绕中的他变得兴奋起来。铿锵有力的声音引得阿力时不时地抬起头来看他,阿力是陪伴郑卫宁身边的一条巨型大狗。
    一直以来,郑卫宁都不认为残友是在办企业,这是一场社会运动。“这一切就是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残友的发展模式不是纯商业的发展轨迹,我们要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郑卫宁定义残友为社会企业,就是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的问题,产生社会价值,促进社会进步。残友集团和下面28个分公司都叫社会企业;残友三位一体的持股方基金会和残友进行社会服务方的6个社会机构则是社会组织,是用非商业手段实现与社会企业相同的目的。两条腿走路,目的相同,手段各异。
    在郑卫宁看来,走这样的路径,最后没有一家纯上市公司,而是三位一体的铁三角。基金会控股监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八小时之内的残友集团进行商业运营;八小时之外的社会机构群做残疾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这三者之间始终像西方三权分立那样,互相依托、彼此制约,保证了残友的稳定。目前残友集团旗下有28家分公司、6个社会机构,靠着这内外八小时,郑卫宁希望残疾人能走一条“自助、自救、自制”之路。八个小时内的商业作战,八个小时之外的社会管理,基金会控股商业,控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避免了纯商业运作上的一些弊端。相当于公民社会中企业纳税、政府监管、机构达成社会服务,三方各尽其责,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这是郑卫宁在残友实践的革命。他是中国第一个这样干的人。为此,一天二十四小时,从早上9点到晚上12点他都在工作、思考。
    在兼顾商业利润的同时完成社会服务,残友走出了一条新路,就像是个微型社会,在完善自身的各个环节。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