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德润港城 善行日照 > 道德模范
我要投稿

乡医王远平:患病身体弯曲 挺直脊梁行医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9 09:43:38

 

 

  记者 黄建玲
  他是一位照顾年迈母亲的好儿子,他是一位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他是全村830口人的健康守护者,他还是一位身患强直性脊椎炎的病人,他一直用病着的身体走在给别人看病的路上,越走越远,没有停歇,因为他有心愿,愿天下患者早日摆脱疾病之忧,因为经历过病魔的他,知道生病的痛,体会到痊愈的喜。
  5月27日,记者在东港区三庄镇西王家村卫生室见到了这位大山深处的医生——— 王远平。当时的他正在将药品信息录入到电脑中,眼神里有着医者的专注与认真。僵硬的上半身只能坐在有着高高靠背的椅子上,在卫生室里,他是医生,也是病人。
高一患病 立志成医
  1975年的春天,王远平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患有严重的疾病,他在高一时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从此以后他上半身僵直不能弯曲,胯部疼痛难耐,便辍学在家卧床不起,一年、两年、三年……直到家里无力治疗。随着病情加重,王远平曾一度大小便不能自理,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最严重的时候体重还不到90斤。
  “我得病3年后,父亲患病离开人世,母亲也体弱多病,面对重重压力我曾经几次想以死来解决一切,可是想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我不忍心再让母亲伤心,想想以前读过的书中,张海迪、保尔,他们虽然也身患重病,但却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为什么就不能呢?”王远平说,当时他活得虽然悲观,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才让他下定决心成为医生,治病救人。让更多像他一样受疾病之苦的人早日摆脱痛苦,重返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救人的前提就是他得从病床上走下来。
  就这样,王远平忍着疼痛,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从床上到床前,从床前到客厅,从客厅到院子,从院子到大街,一步步虽然迈得痛苦,但却走得坚韧,虽然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是为了学医的梦想他都咬着牙坚持了过来。
  从病床到大街,从病人到医生。王远平在锻炼走路的同时不断自学医学书籍,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考进了东港卫生学校,并获得了卫生学校毕业证书,2010年参加了乡村医生资格考试,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并被卫生院招聘录用,成了为大山深处的健康守护者。
看病救人 不忘初心
  “你给我打的吊瓶是不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啊,这么便宜,都不够你手续费的。”当天,正在卫生室打针的80多岁的王大爷开玩笑地说道。
  王远平开始了行医之路后,他给自己重新设定了一个目标——— 要尽他自己所能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规范的就医服务,让更多的患者早日摆脱疾病之忧。在平时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合理配方,对症下药,尽量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能吃药不打针;不需要用药的,指导他们合理饮食起居调节;遇到超出诊治范围的病人,亲自陪着转到上一级医院,并跑前跑后协助病人做检查,直到安置妥当。
  无论是白天,还是半夜急诊,他都忙前忙后。垫付医药费,路费,饭费,他不记得有过多少次。他说他把钱看得很轻,把生命健康看得很重;他说他只想多付出一些,来减少病人的一些痛苦;他说老百姓不容易,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不忘初心。
  “因为一得病就是二十多年,家里的钱也都用在父亲和我治病上,所以至今没成家,往往都是帮病人忙活一整天,回到家继续照顾年迈的母亲。母亲近几年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尤其是一到冬天,哮喘病折磨她老人家,过年包水饺都包不了,即使是这样,母亲也经常教育我,要把病人当自己的亲人,不用惦记她自己一个人在家,母亲是这样说的,我也是这样做的。”王远平告诉记者。全天坚守 全面服务
  “不舒服吗?”每次就餐时间,看见有村民来到卫生室,王远平都会放下手中的碗筷先为病人诊治。为了不耽误前来看病的村民的时间,有时候王远平一顿饭都得分好几次才能吃完,但他从无怨言,“饭可以先不吃,但是让街坊一直等着多不好。”
  现在吃住都在卫生室的他,全天24小时为村民服务,不管是什么时间,只要有人来看病,他都耐心对待,从不耽误。
  给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时间给村民上门复查,看到老人提水,帮忙送到老人家里,老人晚上看病太晚,扶着老人回家……他用弯曲的身体挺直的脊梁做了太多太多。
  西王家村身处大山,山路颇多,一个腿脚正常的人天天奔波在这样的山路上也很费劲,王远平就是这样翻越山坡上门服务的,即使自己腿脚不方便,他还是坚持去给出不来门的村民看病。
  王远平说,去年夏天一个老太太忽然晕倒在地,接到家属电话后,他背上药箱就急匆匆地上路了,路上走得急,几次差点摔倒。到了之后,顾不得揉揉已经生疼的腿,立即取出血压计和听诊器跪在病人身边做诊断,凭经验诊断病人为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这是两种很凶险的疾病,容不得一点耽误,他立即拨打了东港区医院的急诊电话,并冒着烈日徒步行走三里多路迎接救护车,然后陪病人一起去医院,并垫付上医药费,等病人家属赶到病房后,他默默拖着已经疼痛麻木的双腿、虚脱了的身体走出医院,独自到车站坐车回家。
  像这样的经历他说他已经数不清了。
  “平日里村民也愿意找我帮忙,估计就是看着我这人实在吧,调调手机、充充话费,都找我来做,我也愿意帮他们。”王远平说。
无私付出 村民铭记
  当天,记者在采访王远平的过程中,来到卫生室的人络绎不绝,有看病的,有路过卫生室送水果、送蔬菜的,还有来还欠款的,看得出村民对他的爱与感激。对于此景,王远平感谢村民的用心,记得自己的付出,但他从不收村民的任何东西。“老百姓不容易,就靠种地糊口,我能帮就帮他们,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王远平说。
  “我得去给村里老人复诊了。”王远平说着拿起听诊器,背起药箱走出了卫生室,踏上了崎岖的石头路,弯曲僵直的身体走得很是吃力。几分钟,王远平来到了86岁的范伟菊家,对着正在家门口整理树枝的范伟菊嘘寒问暖,了解身体状况。老人家坐在石头上,为了方便检查,保持高度,身体不允许的王远平习惯性地跪在了地上,给老人家量起了血压。
  “还是有点高啊,记得晚上早休息,少吃盐,合理饮食。”王远平对着老人家说道,老人点头答应着。
  “村里多亏有他啊,大病小灾的都是他给治疗,孩子们不在家,出远门打工,他就是村里的好儿子。”范伟菊认真诚恳地说。
  从地里忙完农活的王大爷,说到王远平也是赞不绝口,“他为人特别好,实在能干,为村民做了很多贡献。”
  “梦想实现的过程往往充满了泪水和汗水。可不管怎样,我依然感激梦想,让我有了人生的方向,让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也许上天决定了命运,可我不相信手掌的掌纹,我只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我愿意去付出,用汗水浇灌梦想开出花朵,为人生添彩。”这是王远平的人生格言,他这么说,也一直在行医的路上这么做着,他用弯曲的身体,挺直的脊梁撑起了大山里村民健康的一片天。

编辑:张珊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