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牟墩玉
地址:日照市北京路196号日照日报社
租车热线:0633-3381777 15898981777
服务热线:0633-8010016
中国企业努力突破
面对国外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进阶,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进行突破。
以中国的整车制造企业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已经有了看得见的成果。今年4月17日,长安汽车的无人驾驶汽车历经6天,完成了2000公里路程的道路试 验,一路从重庆开到北京。这一超长距离的实际道路测试,也成为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汽车企业,长安汽车表示该技术在2018年能够实现量产。今年 北京国际车展,北汽集团带着最新无人驾驶车参展,在展馆馆外设置7000平方米自动驾驶体验区域;随后,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人民政 府在北京举行无人驾驶汽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无人驾驶体验项目,这意味着北汽无人驾驶汽车商用化正式进 入实施阶段。此外,力帆的低速自动驾驶汽车预计明年6月将登陆市场;广汽已经完成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的研发,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一汽集团 于近日宣布,新一代红旗高级轿车将搭载具有自动泊车、自动驾驶、编队跟车等智能互联汽车技术的系统,并在2018年投入市场。
除了整车企业,国内还有一批狂热的互联网企业也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百度的无人驾驶车去年在北京完成了道路测试,随后与奇瑞、宝马和比亚迪展开合作,最近 又落户乌镇,在乌镇的景区道路上实现Level4的无人驾驶,加快推进无人车的测试进度。此外,蔚来汽车选择与江淮合作、乐视发布LeSEE概念车,虽还 处于概念阶段,但都是以自动驾驶为目标。
有观点认为,自动驾驶也许是中国汽车实现“弯道超车”的又一机遇。从各企业的动作来看,确实都想在这一“未来领域”获取先机。不过,需要认识到的是,即便 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利的政策支撑,考虑到其他国家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的领先程度,想在这条弯道上超车并不会是一路坦途。
专家指出,我国智能汽车领域的基础技术还十分薄弱,核心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从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基础技术看,在芯片、摄像和雷达等传感器、车载系统、 自主式ADAS等方面,核心技术与产品主要被国外企业掌握。在长安完成道路测试的自动驾驶车中,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背后的算法,以及ESP(车身 电子稳定系统)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均由博世提供。对于核心技术,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黎予生表示,“由于起步晚,投入力度不及国外, 我们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他同时表示,长安正在积极地与供应商联合开发,一起承担雷达、车辆传感技术的研发,双方协同才能更迅速的发 展。
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之争
从目前的情况看,2020年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技术重要的节点,多数企业都将在2020年前后推出高度自动驾驶的车辆,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到底谁能跑赢还是个未知。
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还不具备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也影响着自动驾驶技术能否进入商业化应用;而自动驾驶的应用将会改变人们的驾驶习惯和需求,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然不能适应,还需做相应调整。当下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也成为一场行业标准制定上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