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德润港城 善行日照 > 热点评论
我要投稿

在埃及神庙“涂鸦”不仅是“不文明”

发布时间:2013-05-27 08:44:00   “丁X昊”火了!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有中国游客公然涂写“丁X昊到此一游”,这让他们这些中国游客无地自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这一破坏文物的行径引起公愤。
问题似乎不应止于道德批判,因为涂损、毁坏文物在中国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不止是“不文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规定: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此外,《文物保护法》、《刑法》也有相关的规定。
但是让人遗憾的是,禁止污损文物方面的执法力量、力度都不足。所以我们往往看到长城古砖、古树名木被一些游客刻写上“到此一游”,一个个中国人的名字就这样被钉上了耻辱柱。这种见怪不怪的现象,让很多国人不以为耻;在这个环境中,有些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被淡化为“不文明游览”,拉低了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准。
也正是因为这种行为在国内没有得到认真严肃的惩处,所以恶习才流播到了国外。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里惊现“国安是冠军”的中国涂鸦。
埃及卢克索神庙与中国兵马俑等文物一样,都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丁X昊”损毁外国文物的丑行,受到国内民众的严厉抨击,体现了中国人对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敬畏,也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民应有的文化法律意识。
这次“埃及浮雕事件”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曝光了个别中国旅客肆意破坏文物的丑行。我们要反求诸己:从加强国内文物保护、法律执行做起,有些涉嫌严重违法的,就应当依法追责。如此才能让文明旅游成为每个中国人的自觉,也会避免类似“丢人丢到外国去”的事件重演。

 

编辑:李小燕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