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时刻装着两件事:安全,节油
辛本团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他的心里时刻装着两件事:一件是安全,另一件是节油。
安全是他的底线,他把安全视作对乘客、对公司、对自己负责的一种体现。
每天,辛本团总是早到公司半小时,按照“环车一周查隐患、打火两次辨车况、试车三圈找问题”的标准程序开展车辆安全检查工作,绝不将问题车、带病车开出车场。这是他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原则。
行车中,辛本团更是心细如发,如履薄冰,时刻绷紧安全弦。多年的行车经验,让他总结出了一套“听车声、看指针、闻气味、感车颤”辨别车辆有无故障的工作法。
“车速快,事故来。”见惯交通事故的他,驾车时总是谨小慎微,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坚持不开快车、不开霸王车、不开英雄车、不开赌气车,每次出站稳起步、进站稳停车。还要注意乘客上下车,观察车内情况,起好步、停好车,对老年乘客和小朋友,要时时呵护。靠着这些良好的驾车素养,他总是将车辆故障消除在问题前面、将安全风险规避到事故前面。
节油是他的操守。他把节油看做是为社会、为公司负责的一种表现。
2005年4月至8月,他所驾驶的3路车被公司告知油料连续超支。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断定是车辆的油泵出现问题。在公司维修厂几经调校后,一个月之后,油料仍然出现超支问题。辛本团心急如焚,立即向站领导汇报,要求到公司外更加专业的修理厂维修。为了说服领导,他更是立下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就自己垫付维修费的军令状。结果,如他所料,经过市场上更加专业的维修技能调试,车辆油料超支问题终被解决。
温暖服务每一位擦肩而过的“路人”
近20年的公交车驾驶生涯,辛本团时刻将乘客的冷暖放在心间,用温暖服务每一位擦肩而过的“路人”。
2008年夏,一场瓢泼大雨中,一位错过发车时间的青年妇女带着两个四五岁的孩子正在奋力追赶公交车。已经驶离站台很远的辛本团发现了他们,急忙打开应急灯,停稳车辆,打开车门让三个人上了车。
2012年冬,一位来自青岛的70余岁的老太太,孤身一人提着七八件行李站在日照路公交站台附近。虽不是站台,辛本团还是先跟乘客解释后,停稳车将老人载到目的地。老人为了表示感谢,特意多交了1元钱的票钱,当做对辛本团温暖服务的回赠。
同样是在2012年,天天在路上的辛本团,看到老年人、孕妇在站台等车十分艰难,便主动找到市人大代表反映此事,提出了在站台设立老年人、孕妇专座的建议。让他感到兴奋的是,这位人大代表将一份在站台设立老年人、孕妇专座的提案提交人代会,最终通过审议并执行。
拾金不昧的他,用良心去处理每一份失物。在辛本团眼里,失物要么是失主的救命钱、要么就是对失主极具意义的东西。
2014年夏,一位来自西安的女导游不慎将一部崭新的最新款苹果手机落在车上。辛本团发现后,及时通过手机里的朋友信息联系到她本人,并最终将手机还给她。当女导游满怀欣喜地拿回自己的手机时,喜极而泣地说,这部手机可是她3个多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攒下的工资买的。辛本团算了一下,20年来,光捡到的手机价值就有80000余元。
2015年4月,当辛本团驾驶着10路车行至新市区泰安路时,发现马路上有一沓人民币。他迅速停稳车辆后,将钱捡拾起来并包裹好。待车至终点站后,他先找到路边的几位群众当公证人,当面清点了钱的数目,不多不少刚好10000元。其中,不少人劝辛本团,反正是捡的钱,不花白不花。但辛本团义正言辞地予以回绝,坚持上交。最终,他将10000元分文不少地交到公司,发动更多力量寻找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