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梦日照
我要投稿

张玉忠:运筹帷幄间

运筹帷幄间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7-15 08:50:1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史书有云:郓始于春秋。山东菏泽郓城,东倚梁山,西卧黄河,优渥的地理位置,自古人才辈出。
  1964年,齐鲁大地,梁山脚下,张玉忠出生在郓城县红门厂村的一户普通农家。
  身为家中老大的张玉忠,下面有三个兄弟姊妹。与大多数同时期的农村孩子一样,张玉忠的童年都淹没在家务农活和照料弟弟妹妹的琐事当中,没有时间学习,更无心学习。
  13岁,张玉忠读初一。少年的他,顽劣小儿不知书卷奥秘。直到某一天,一位名叫薛桂珍的老师的出现。
  薛桂珍是郓城一中的高中毕业生,时值佳年,清丽出众,给年少的张玉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天放学,张玉忠与往常一样逛逛悠悠地回家,恰巧遇到薛桂珍。
  “那天下午我至今记得很清晰。”张玉忠回忆起来还是满溢的感恩之情。“薛老师说,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会学习不好呢?继而边走边聊,耐心地教我当时所学的初等代数中的合并同类项。一时茅塞顿开,感觉被点醒了。”
  落日夕照,羊肠小道,老师的一席话开启了张玉忠对于数学的热爱与追求。
  平面几何、初等代数……渐渐地,这些看似晦涩难懂的数学题在张玉忠的眼里变得生动起来。他不满足于课本上的题目,借来或者买来大量的课外书来读,随时想到一道题,就蹲下来在土地上用树杈作笔开始演算。
  1978年,14岁的张玉忠中考成绩多出分数线34分,如果不是身体原因未被录取,他将成为了那一年全县年龄最小的中专生。成绩优秀的他选择读高中、考大学。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文革结束,随之而来的是落后的中国科技、经济实力,使得慢慢觉醒的中国人分外斗志昂扬。随着“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在学术界“努力成‘家’”的口号也随着华罗庚的提出而影响着一批奋进的青年学者。
  许是郓城自古以来为英雄聚集之地的缘故,少年时代的张玉忠就显现出豪爽侠义、志向远大。“从小我就没有想过以后要做什么工作,因为我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想成名家。”
  张玉忠说这并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当时自己真真切切的内心想法。这一目标,在那个奋进激情的年代为他埋下了一粒种子。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这一消息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而张玉忠恰巧赶上了这股春风。1981年,张玉忠以高出录取分数26分的成绩考取了曲阜师范学院。可就在选专业的时候,问题来了。
  张玉忠被查出了红绿色弱,致使他选报专业的时候受到了限制,热衷探寻新鲜事物的张玉忠被告知不能够报考喜欢的物理专业。然而幸运的是曲阜师范学院数学系向他敞开了大门。
  命运使然,张玉忠的数学之路就此启程。

 

编辑:张珊
审核:
统筹:张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