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深 化 放 管 服 改 革 > 新闻
我要投稿

市工商局放活创新创业“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17-11-22 08:30:57

本报记者 孟祥燕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让市场规律这一“无形的手”充分施展,让国家调控“有形的手”更加有效?
  通过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近年来,我国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开始,通过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等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激发了市场创新创业活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近年来,日照市工商局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坚持与时俱进、敢于自我革命,主动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放活了创新创业“一池春水”。

“宽进”打通“堵点”促进市场主体快速落地
  家住东港区相家庄的80后小伙郑科想开家公司,听说他经营范围的事项涉及到多个部门,需全部办理完毕方可从事经营。为此,他做好了奔波于各个部门的准备。
  但来到市工商局窗口,他只提交了一套材料,从开始办理到拿到营业执照,不到1个小时的办理时间,让他“受宠若惊”。“我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来的。”郑科惊讶地说。
  带给郑科“惊讶”和“惊喜”的,正是日照“三十五合一”改革的实施。在去年全省率先实施“六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今年,日照市以“合”为“切入点”,再整合11个部门29项涉企证照事项,自8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实施“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实行“一次采集、一窗受理、一网运行、一次办结”的工作模式,申请材料压缩70%,承诺时限压缩95%。

“窗口”清除“痛点”培育市场主体发展
  登记窗口是投资者、创业者、经营者进入市场的第一扇窗口,特别是对那些想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再就业人员和困难群众来说,登记窗口就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为此,在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一线,日照市工商局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度提升为目标,以全国、全省先进登记服务窗口为标杆,大力加强登记窗口作风建设。
  ——出台加强全市工商登记窗口建设的20条意见,提出了“三四三”式工作法、“六快无差错”服务、“首问负责”制等20条具体措施;
  ——实施容缺审批,明确8类可容缺的材料43件,容缺率达到50%;
  ——推出“零跑腿”“最多跑一次”服务举措,将冠市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列入“零跑腿”清单……
  通过坚决落实和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日照市工商局以“服”为“着力点”,不断提升企业登记的便利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唱响商事制度改革的时代强音。

“便利”清除“难点”让群众少跑腿
  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关键是提高群众的感受度和满意度。这就意味着,改革要首先找好结合点,从群众的期盼改起,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力量。
  市工商局为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转化为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企业和群众直接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全面开放企业名称库,加快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开通了网上登记服务大厅,提供改革法律法规及政策查询、登记注册指南、登记业务表格下载、登记注册业务等服务,实现了企业登记网上预约名称、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
  为方便群众办事,按照各种登记注册类型,市工商局将16种表格、54项决议、7种章程如何填写、制定,编制了范本、电子模板,供企业拷取、参考,让申请人不再因为修改材料而反复跑路。
  “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工商部门担起了‘先行官’的职责。”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7年9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0.62万户,同比增长15.3%,增幅居全省第8位,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 . 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6个位次。万人市场占有量710.7户,平均每14个人,就有1个人创业,改革的红利效应充分显现。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