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6专题 > 开局之年怎么干 > 现场镜头
我要投稿

省剧团送戏下乡 莒县村民家门口看大戏

发布时间:2016-03-01 15:07:04

  2月25日至29日,山东演艺集团来到莒县开展2016年送戏下乡活动。在为期五天的演出中,120余名山东省京剧院、山东省吕剧院的著名演员,在莒县城阳街道、峤山镇、店子集镇、招贤镇、果庄镇,表演《迎春》《遇后龙袍》《望江亭》《八大锤》《送亲演礼》《武家坡》《赤桑镇》等经典剧目以及折子戏、《京剧经典唱段表演》专场。

  “看戏咯,看戏咯,老妈妈快点走啊。”27号上午,莒县峤山镇朱里社区的杜老太骑着电动三轮车,拽开挡着嘴巴的头巾,冲着走前头的谢老太吆喝。不等回头,杜老太的三轮就驶了过去。谢老太年过7旬,因为腿罗圈,得比年轻时候矮上了5、6公分。她加紧了嘴角的“呼哧”,这时也是足下生风,估计她恨不得把手里跟了她七八年的马扎扔到社区广场那先占个靠前的地儿。

  山东省京剧院的舞台车早已经展开,台前放置的百十把板凳早已座无虚席。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地调试着设备,两侧的音响已经开始工作,播放着夹杂着英文的说唱。

  “这都唱的什么啊,怎么听不懂啊。”谢老太在已经落座的杜老太身边支好马扎,站着喘着粗气。

  同样早早赶到场的孩子们可没占位的耐心,在广场一角的健身器材上消磨着时间。几棵没了枝叶的树更是男孩们气力燃烧的好地方,他们用尽各种姿势上爬下跳。而老实的孩子都是刚刚在广场边的糖葫芦摊、烤里脊摊花了钱的,嘴忙了,手脚也就老实了。

  京剧行里对化妆有句俗话叫“早扮三光,晚扮三慌”,在社区服务中心化妆的山东省京剧院的演员们可是不得闲。

  一方不大的镜子摆上办公桌就是临时的梳妆台,抹彩的抹彩,勾脸的勾脸。旦角演员还要梳大头、贴片子(由梳头师傅用榆树胶刮好片子,折成小弯、撇桃、大柳等造型按脸型贴好)、插戴泡子……

  “穿好戏服快披上羽绒服,别冻感冒了。”演员们相互提着醒,戏服虽然穿戴复杂,可实在不是能御寒的衣服。持续5天的8场演出刚刚进行到第4场,任何身体的不适都会影响演出的效果。

  等到后来的村民直接坐在三轮车上或者站着的时候,京胡声起,演出正式开始了。

  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郁的中国气息,一个甩袖带起的风似是百年前的温度,一个迈步,三寸厚底鞋再落下似踩在古往的土地;一个眼神回转,似时间之河逆流回溯。

  “苦哇……”当黑脸的包拯、瞎眼的李后登台演绎经典名剧《遇后龙袍》,台下老少爷们的脖子都伸长了,眼珠子也不转悠了。

也不知道杜老太、谢老太能不能看清楚舞台,反正嘴巴微张看得起劲。

  孩子们是不懂的,一个坐在爷爷奶奶中间的四五岁男娃,趁老人们对戏台全神贯注之时,呼呼地往大孩子们那边跑去,奶奶回神快,站起冲着回望的惊恐的小眼神喊道:“别跑,快过来,要不打你屁股!”声音干涸沙哑,和着圆润的京剧唱腔,倒也不显得突兀。

  台上台下,都是一出出的好戏。(黄海晨刊记者 冷炳豪 摄影报道)

编辑:胡颖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