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日照市抗“疫”优秀网络作品展播 > 文字类
我要投稿

日照市抗“疫”优秀网络作品展播文字类②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0:28

港城那些写诗的人

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 秦铭蔓  


是你,你是日照最美的逆行者。

剪短了头发,辞别了家人,你怎会不知此行前路凶险?

主动请战的背后,有离别有不舍,更有信念与担当。

不计生死,不计报酬,

白色防护服里,挺直的是中国医者的脊梁!


是你,你是普通的环卫大爷。

一沓一万两千元的血汗钱,一双长年累月握扫帚的沧桑的手,

虽积蓄不多却倾尽所有,虽力量微薄但赤诚硬核,

您转身潇洒离开的样子,像极了一位侠客。

“急转武汉”,简短的一句话感动了港城,温暖了中国!


是你,你是平凡的车间工人。

本已离职的你,听到厂里急缺人手的消息,

毫不犹豫抛下几个月大的孩子,义无反顾回到口罩生产一线。

你知道,每一只口罩都有着重要的使命,

事关防护,匹夫有责!


是你,你是大家口中的“十八线主播”。

特殊的时期,除了每天认真统计学生健康状况,

你还要现学现卖,笨拙地操作直播软件,

停课不停学,把精心准备的课堂呈现给孩子,是你的承诺。

责任在肩,温暖在心,抗“疫”教学两不误!


是你,你是应急防疫病房的建设者,

9天9夜,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是你,你是高速公路口的公安干警……

是你……


是的,是你,是你们,

你们是在港城大地上写诗的人!

也许无法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我知道,

你们身上背负着十四亿生命的战斗,背负着春天的希望!


不要再说港城没有诗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大地上写诗的人。

黎明终将斩杀黑暗,阳光最终会照耀大地,

当疫情散尽,丽日和风,

再让我们摘掉口罩,

把春天泥土和鲜花的气息拥入怀抱!


愿心宁静,人长久,百病清。

爸爸去哪里了

——记抗疫一线民警、辅警孩子们的心声

王晓锟


爸爸去哪里了

十多天了

过年也没回家

你答应这个春节

好好陪我练书法

你怎么说话不算话


我想爸爸了

就从电视里找他

可他们都穿着一样的警服

戴着口罩

到底哪一个是他呀


我夜里好几次梦见他

牵着我的手一起玩耍

天空很干净

人们的脸上有笑容

大树上的喜鹊叫喳喳


妈妈叫我不要想爸爸

她说疫情很严重

一线需要他

可我不明白

病毒是个啥

让爸爸成天不着家


我现在很乖很听话

哪里也不去

守着咱的家

身体很重要啊,爸爸

一定不要把自己累垮


院里的迎春打苞了

春天就要来了

快回来啊,爸爸

到时你领着我

去看漫山遍野的花


“疫”战到底

陈常国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这是一个全民防御的战场


亥末鼠初,华夏新春

在人们合家团聚、辞旧迎新

把酒言欢之时

“新冠肺炎”疫情如雷乍响

打乱了祥和,惊扰了安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毒魔

党中央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全民族众志成城,磨刀擦枪

向难而进,迎险而上

弃家舍身勇把疫情挡


这是一场生死的搏击

这是一次特殊的较量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精忠报国”“湖北,姑爷”......

誓言铮铮,感天动地泣鬼神

决心切切,激人心魂泪飞扬

医者仁心,诠释大爱无痕

祛病救人,彰显大义无疆


这是一场卫民的“大役”

这是一次历党的“大考”

“我是党员让我来”“是党员的跟我上”......

危难之际初心明,关键时刻敢担当

为人民生命接力,为群众健康护航

“党员”是“疫”战的“擎旗手”

“党员”是“疫”线的“防护墙”

  

这是一场灵魂的叩问

这是一次民力的释放

国难面前,人心同向

无论男女老幼,贫寒富有

不分达官显贵,弱病残伤

捐款捐物慷慨解囊

“倾家荡产”心决意强

民族精神,战胜一切困难

人民力量,扼住所有猖狂

  

这是一场全国的集结

这是一次全民的担当

你走来,他走来

大家走到一起来

与时间赛跑,与疫魔对抗

“疫”路有你更精彩

“疫”战到底亮曙光

春   盼

日照开发区公安分局   宋呈祥

春节过后,人们仍然感觉此时的天气时阴时冷的。那种“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夹裹着嗖嗖冷风的局面一直未有消减,冬天那种寒冷的余威,始终压制着春天的到来。焦急的人们,却常爱在此时,念叨着、期盼着、寻觅着真正春天到来的信息。

大家都知道,春天与冬天之交,这时的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所以初春气候变化无常。

虽然此时严冬已过,但冬天寒冷的强势依然不减,它肆虐着,始终不甘心退去寒冬的外衣。它仍然不甘心示弱,放弃自己冰冷的一切。它心气高傲,不愿意放下架子,不愿承认现实和现状,执拗着迟迟的不想离去,不愿意真诚友好的和春天交接,而却肆无忌惮的拉扯着春天的衣角,并且刮着阴冷的风呼啸着,别有用心地降低着春天的温度,企图放慢春天提前到来的脚步。这一切,似乎在说明着冬天它那强弩之末的虚伪态势,也好像表达着它对往日冷漠世界的无限眷恋。它总是沉迷于过去和自我冰冷的世界里;它看不到温暖,也感觉不到温暖,也不愿意去寻觅温暖;它总是自高自大,为我独尊,把冷酷无情作为信条;它总是自我陶醉于它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梦幻之中;它总以看到人们裹紧大衣卷缩的样子为喜,总以弄来几场冷风并下些阴冷的雨雪为乐,并且在世人中搞点流行性感冒为趣,而却把这些作为它荣耀和宣示的资本。它妄想着让春秋夏三季臣服于它,称霸四季,以此保持着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殊不知,强劲春风的来临,已经势不可挡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冬天在此时,仍象枷锁一样羁绊着万物的生长,使万物没有一丝生机和活力。在万物的呼唤下,春天立即掀起了一场春潮风暴。在声声春雷战鼓下,春风率先吹响了向冬天宣战的进军号角,在明媚的阳光指引下,柳树率先充当着急先锋,挥动着枝条;小草、树芽也憋着一股劲,立即展示着绿的风采;迎春花、报春花也及时传递着春天的消息,并把一场绿的变革传达到山川、河流、田野甚至千家万户。冰雪早已把融化交给春天,枯萎已把绿叶交给春天,蓝天已把风筝交给春天,阳光已把温暖交给春,老人孩子已把欢笑交给春天,鸟儿已把歌声交给春天,最终大地把绿水青山交给了春天。冬天大势已去,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

在春盼中,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大地草绿如茵。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真正的到来了。那满眼 “嫩于金色软于丝” 的柳条上已探出了芽苞,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也在瞬间吐露出嫩嫩的绿芽,昆虫也已苏醒,恢复了迎春的鸣叫声。暮然回首,一个绿水青山的碧绿世界,在猝不及防中,顷刻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一切都活跃起来了,处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绿动的海洋。在这春潮涌动中,为着夺取新丰收而在田野中辛勤劳作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着真正的春天!这正如:“春天春明春花放,春色春景春心荡。春风春雨春意闹,春山春日春鸟唱”,这正是此时春天最好的写照。

战“疫”词三首

何乃华

蝶恋花.致日照白衣天使

济世悬壶仁爱在。情系苍生,处难心难改。新冠肺炎偏作怪。驰援武汉何容怠。

万里神州同欸乃。奋勇而前,生死人身外。战疫必赢家必泰。精忠报国书华彩。

临江仙. 全民齐心战疫

黄鹤楼前空寂,汉江桥上车稀。家家商铺锁朝西。昔时繁胜地,今却景迟迟。

新冠肺炎突发,全民战疫心齐。泱泱中国一盘棋。苍生怀大志,临难万千师。

 

画堂春.写诗助力战疫

过年不喜却生寒。惊闻疫发心烦。国家临难岂成眠。几欲支前。

无奈身无绝技,空留一颗心丹。满腔热血赋诗篇。捷报频传。

春节蜗居待花开

张守梅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春节,是一个让人揪心的痛心的春节,也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有思索的春节,会永远存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抹不去。

大年三十,假期第一天,一整天都在婆婆家帮着准备除夕的年夜饭,去年各自在家过的,我们不去公婆也觉得冷清,今年还是和往年一样,聚在一起过,放假之前也有耳闻肺炎传染病啥的,但是也没太当回事,直到武汉封城的消息一出,才真正感到了疫情远比我们了解到的要严重得多。

吃晚饭的时候,我就跟婆婆说:“妈,明天不能出去拜年了,情况不容乐观啊!”婆婆一直都是是思想比较开明的人,我们说什么,她很快就会接受,她听了也没反对,只是说:“不拜就不拜吧,那人家也都不拜年了?”我说:“咱不管别人怎么做,既然新闻都倡导不要串门拜年,咱照着做就没错。”新闻继续播报着各地感染人数,我的心也随之越揪越紧,加上前两天看到陶勇医生被刺事件,让我越发地高兴不起来,连给领导同事亲朋好友拜年的心情也没有了,在这种心情之下,祝福的话语还怎能说出口?又能说什么呢?甚至觉得,自己的欢乐是对那些为了病患仍旧守护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不敬!

按照往年的惯例,三十晚上是要守岁的,今年也改了,炒了几个菜,连晚饭一起吃了,婆婆说都别熬夜了,早吃了饭早回家休息,明早我们早起来包饺子。

因为除夕晚就是在婆婆家过的,所以初一早上,我们一家四口还是去了婆婆家,吃饭的时候,有邻居来拜年,我们心里都是咯噔一下:怎么还来拜年?新闻上不是说不要到处串门提倡电话微信拜年嘛,难道他们没看电视?!同时心里也在想:刚刚还在为没出去给叔叔大爷们,老邻故居的拜年而心怀不安呢,此刻因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才觉得我们做的是对的,别人来了我们心里咯噔一下,我们去到别人家,估计别人也是同感啊!

吃完了饭我给娘打电话,想告诉她明天不回娘家了,还寻思怎么说呢,谁知刚一开口,娘就说:“小丫来,你明天甭回来了,恁兄弟媳妇都和我说了,有传染病,别串门,别走亲!”

正月初二,因为不回娘家,睡到七点多才起来,正在拖地,有人敲门,心里一惊:不会是来串门的吧!没准备开门,敲门声又响起,趴在猫眼一看,是村委的,本家的兄弟媳妇,戴着口罩一下没认出来,我把门开了一条缝,她也没打算进来,手里拿着本子和笔,问我家里是否有外来人员,需要做个登记,我赶紧回答:“我们都在家,不准备出门,也没有外人来。”随后一整天就在吃饭、做饭、刷微信圈儿、学习强国、看电视这样的循环当中过去了。晚上七点来钟,和老公去陪公婆,我们和公婆一个村住着,步行也就五六分钟的路程, 往日这个点儿,总会有村里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上走着,小区门口的水果店旁边总会聚集着村里的老少爷们在闲聊,可是今晚,只有天上清冷的路灯光照着寂静的街道,反射着惨白的光,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赶紧紧了紧衣领,快步往婆婆家走。

大年初三, 一家人都老老实实窝在家里,关注疫情的发展,看到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心情也更加沉重,闺女和儿子照例是睡懒觉、看电视或者玩游戏,没人看书学习,我也没有了督促他们的心情,心想:只要都健健康康的就好。

初四,我和老公都值班, 看朋友圈发的,很多村子都封了不让随便外出,我们小区也不例外,设专人值班,一切外来人员和车辆出入都要登记,一早起来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值班呢?在家憋了几天,也惦记外面到底怎么样了,还是决定去单位看看。吃过早饭,收拾好了,戴上口罩直接去车库开了车奔单位,一路上只在香河公园旁边,看到有几个戴着口罩慢走的人,平时喧嚣热闹的街道此刻冷冷清清,不多的车辆,让原本宽阔的马路显得更加空旷,面前经过的几辆公交车,司机也是口罩捂得严实,一辆上面只有一位乘客,另一辆则只有司机,也都戴了口罩,看来大家的防范意识都很高。中午回家时,去婆婆家拿了棵大白菜,还是前些日子回娘家捎来的,娘让多捎几棵,我没听,只捎回来三棵,寻思反正初二还得回去,谁知道前后几天的事儿,再回娘家已是奢望。

晚上在家翻阅《日照日报》公众号的文章,看到我市一名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的新闻, 临走前,她六岁的儿子哭喊着不让妈妈走的一段视频:“我什么也不管,我就是不让你出家门,我不管别的,我只要妈妈!”看到这儿,我不禁泪眼模糊,这是一个孩子真切的内心表达,不要说孩子是自私的,他还那么小,平时经常加班加点的妈妈,好容易在春节期间抽出点空陪陪孩子,孩子非常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还没享受够和妈妈的亲昵,妈妈又要扔下他,不用说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也不用说这一去啥时候才能回来,又或者,是否能安全回来,都未可知,你让一个孩子怎么不伤心!我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理解孩子的心情,也理解妈妈的不舍,在万家团聚的日子 ,却赶上了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心里纵有千般不舍,为了国家需要, 抛下哭喊的孩子,抛下为她担心的老母亲,辞别家人奔赴一线,这种情怀和大义怎不让人佩服和感动!

初五、初六照例是哪儿也没去,孩子们在这么玩下去可不行!在老师的要求下,为孩子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合理规划好假期时间。我翻看朋友圈、抖音等,看到好多人都在发在家闲得无聊,要憋疯了!我却觉得能和家人一起安安稳稳待在家里就很幸福,那些医护人员,抛家舍子地奔赴一线;那些各行各业为了抗战疫情加班加点忙生产的;那些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冲在前面维护社会秩序的……和他们相比,我们不能出去算什么,国家有难,咱老百姓没什么本事,帮不上多大的忙,咱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别添乱!

正月初七,今天应该是正式上班的日子,也应该是儿子外出学习的日子,可是现在,计划全变了,公司积极响应假期延长的号召,在群里通知到初十再上班,前些日子还没觉得什么,毕竟是正常的假期,可是今天,心里却很不得劲,站在阳台上,看到外面明媚的阳光,把手伸出去试了试,风儿已经不那么凉,隐隐的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这样的天气,老人应该领着孩子去公园散步了,孩子们应该在草地上撒欢地奔跑了,我们应该迈着轻快的脚步,穿着过年的新装,愉快地在明亮的办公室办公了,可是现在,却还是在家里,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在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揪着心……

在揪心的同时,也有很多让人暖心的故事在发生,看到西湖镇一位不留姓名的环卫工人,悄悄地把一万两千块钱放在西湖镇派出所的户籍室就走了,环卫工人的工资本就不高,这一万多块钱,我不知道这位老人要省吃俭用多久才能积攒下来,这些钱,老人要起早贪黑地扫多少条街道,也或者,是老人利用打扫卫生的间隙捡废品卖的三元两元的积累,或许,这是他攒了预备自己有个头疼脑热时急用的,可是现在,老人家却毫无保留地捐了出来,却不想让大家知道他的名字,面对这份爱,我们在祝福老人的同时,只能选择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正月初九, 今天有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那就是武汉火神山医院顺利完工交付使用,这真是中国奇迹!只用了7天时间,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这在外国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我们四千多名将士日夜奋战下,神话一样地完成了!这世界,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拼命!

初十公司群里又下通知,除了中层领导干部按时上班,其他员工假期再延长,具体哪天上班,等候通知。从来没有一个假期可以这么长!长到让人心烦意乱,和对未来无可知的心慌!真切感受到,能和往常一样正常上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

 一直关注着新闻疫情的发展动向,也看到了我们国家为此所做出的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以及社会各界为了抗战疫情所付出的努力,看到钟南山院士以84岁的高龄,在疫情来临时,告诉大家:没事不要来武汉,自己却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并且一直和医护人员在一线与病毒作斗争,钟老每一次在电视上出现,每一次发言,都给了全国人民莫大的安慰,都让我们老百姓感到心安,也让我们每个人充满了信心!

我们的国家,经历过多少大灾大难都挺过来了,这一次,我们也一定会赢!

让我们共同期待疫情退去,春暖花开。                

编辑:刘源成
审核:孙翔宇
统筹: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