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中国节•端午 > 诗词美文
我要投稿

端午时节

来源:黄海晨刊 发布时间:2019-06-04 09:52:27

  一直以来,历史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主线。端午将至,人们的思绪,又跨越时空,追根溯源,触角延伸到那汨罗江上的几千年前。一位诗人,伫立在滔滔奔腾的江边,仰天长叹,愤懑地一跳惊起千古传颂的波澜。由此,人们怀着一种崇敬,用龙舟赛、百舸江河泛、包粽子等不同方式,表达对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纪念。

  端午时节,阵阵粽香弥漫于城市乡间。大人孩子欢天喜地,那粽子的话题,也成为热门的街巷议谈。总和想粽、馋粽和吃粽有关字眼相关联,这也是夏日诸多节气开启的节点。在念粽的引领下,不由让我的思绪回到遥远的小山村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农家小院。仿佛我依然偎依在娘的身边,看娘泡米泡叶,坐在那里看包粽子而垂涎。而我因为馋,童年的我,每逢端午前一天下午,总蹲守家院不再出去耍玩。娘包粽子的工序,我看过无数遍,至今历历在目、熟透地铭记心间。娘那一只娴熟的手总把粽叶排列重叠于掌间,而另一只手,则在盆里捞着糯米,然后快速放在粽叶上面,撩上一点水,快速绑卷。而我则负责拿绳递给娘捆绑粽子,这样就更方便,不一会包好的一大盆粽子堆成了小山。待到粽熟,吃着娘包的粽子和煮的鸡蛋,甚感童年那种幸福感真的蜜如甜。娘那包粽的温馨姿态,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即在眼前,仍然有着难以忘怀的亲切之感。端午节期间,人们把粽子也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分享,增进彼此的情感。娘也总是包上几捆疼儿的“粽子心”,让儿带上或捎给远方的儿子,吃口娘做的黏黏的粽子饭,甚至捎上几个带粽香的煮鸡蛋。儿吃着粽子和鸡蛋,也把娘感念,简直也是一种情亲情感浓缩的黏连。现在生活好了,市面上、超市里到处都是粽叶和糯米,有丰富充足的货源,随处可见。人们随时都可以包粽、吃粽子可比以往提前,真是简捷方便。

  端午时节,布谷鸟叫了,麦子熟了。那熟透的金黄的麦浪,蒸腾着翻滚在山岭原野或平原田间。那艳阳之下,那带着泥土气息的麦香,随风不时地送到农民的鼻间。顺手采下个麦穗,搓于两手掌之间,数粒口中嚼碾,不由得堆起久盼满意的笑脸。这显然是麦收到来的季节,农民自然喜在心间。过去,人们买刀磨镰,又用碌碡把场压碾,用来把割下的麦子,运到场间打场晒干。可以说割麦收麦是那时最忙、最累、难熬的一段时间。这时天气炎热、腰弯也磨出手茧,就是为了薅麦拔麦,积攒麦根燃柴的一点点,用来烧火做饭!至此,小时候我被麦芒刺疼痛感,现在想起仿佛发生在昨天。如今,收获麦子,用收割机,不用镰。全程机械操作,麦倒粒收袋装一瞬间,省时省力,麦收时间大大缩短。时代不同,科技不断发展,农民也甩掉了旧式割麦方式那种劳累的羁绊,从此充满着幸福的希望永远向前。

  端午时节之后,在农家小院或苗圃花园,总有洁白栀子花芳香开满。那阵阵奇香,飘散于整个空间,把城市乡间传遍,人们珍爱地采摘瓶装也常常带在身边。这时,又是金蝉出洞爬树翅展的时间。那地下久眠孕育三四年的金蝉,早已按捺不住,等待横空出世的这一天,完成蜕皮到飞蝉歌唱的嬗变。等到享受甘露,展翅晾干,变成黑头汉,针插树干,嘶鸣呐喊,才算走向自由达到圆满。

  端午时节,总有一股爱国精神力量,从远古走到近前,并始终流淌于华夏民族坚强不屈的血液之间;总让人在闻着缕缕粽香之时油然涌起对那旧日往事一丝丝的回想和感念,也总让人带着拥麦收获的喜悦去迎接希望的幸福明天;也更有天地之间闻听着栀子花开的芬芳奇香和那蝉鸣空谷传响于山林原野和城市乡间。

  端午时节的传统节日,延续几千年,它关乎到每一个节点。那包裹着粽香的爱国内涵依然没变,也永远不会变。让传承与发展,合着时代的脉搏,把一年又一年的粽子,接力般的代代相连。听,远处又传来蝉鸣声和蛙声混响合奏不断,仿佛又有一台大戏开始了上演。啊,端午时节,它注定开启并丰富着又一个不一样的炎热夏天!

(作者:宋呈祥 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


责任编辑:佘宗花
版权声明:日照日报、黄海晨刊、日照新闻网、主流日照客户端、主流日照微信公众号、主流日照小程序等本社媒体发布内容中,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或“黄海晨刊”。转载本社记者稿件需经本社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相关报道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