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 > 社会发展
我要投稿

日照改革开放40年巡礼·生态篇

发布时间:2018-08-15 15:04:28

生态起笔 绘就发展蓝图
——日照改革开放40 年巡礼·生态篇

微信图片_20180813084219.jpg

  生态环境对于日照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案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福泽后代的绿色宝藏。

  蓝天、碧海、金沙滩,阳光、绿地、树林……多少艰辛,多少坚持,多少不曾动摇的誓言,才换来日照风华绝代的盛世容颜。

  光影飞逝40年,在日照,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我们没有为经济增长牺牲掉宝贵的生态环境,让生态宜居成为了日照最突出的优势和战略资源,最为闪亮的城市名片。

  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日照“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31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6%,国控站点PM2.5、一氧化碳浓度和综合指数改善率、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幅度,均居全省首位,获得省级空气质量补偿资金4982万元,居全省第二位。今年5月,国务院对2017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全国4个城市进行通报表彰,日照位列其中。

  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的40年,却是日照生态环境保护满载硕果的40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日照有着最为生动的实践。

  生态优先城市发展的主色调不曾改变

  付疃河上,波光荡漾,两岸碧草萋萋,成群起舞的白鹭扇动着洁白的翅膀,“鸟从绿出,水天一色”的美景,不禁让人驻足观望。

  黄海之滨,蓝天、碧海连成一线,沙滩金光闪烁,与海面上的点点白帆遥相呼应,迷人的海滨风光吸引着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生态是日照的主色调,是日照最为突出的优势与资源,那么,如何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市以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历届决策者的立场始终如一,他们用实际行动作答: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首选目标。

  日照因港设市、依港而兴,在建市之初,港口是带动全市发展的龙头。然而,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加、发展驱动要素的多元,仅靠港口已不足以带动这座城市的发展。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是日照落实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更是立足日照实际的必然选择。

  2016年,日照将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摆在了城市发展的“五大战略”之首。从此,“生态立市”成为日照发展的最新定位与坐标,生态成为了带动这座城市发展的支柱,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日照徐徐展开。

  “生态建市”是以生态的理念建设城市,“生态立市”则把生态上升为立市之本,是个管总的、方向性的战略。找准了优势与发展的结合点,才能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综合竞争力。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

  2018年,我市提出了“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目标,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先进理念。

  事实笃、道路清、方向明。

  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40年来,日照市在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城市生态环境日渐优越,“生态日照”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一张生态蓝图绘就了40年,还在延续。

  厚积薄发按下生态文明建设“快进键”

  7月16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路街道车家村的奎星园开门纳客,各地游客们穿梭于冰雪世界、珊瑚馆和水上乐园,享受着生态旅游的别样体验,该项目预计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

  如何让生态资本转化成为经济动能,车家村整合山、水、林、田、庄生态资源,规划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园开展民俗旅游,持续释放生态能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生态文明建设中,日照频频发力:打好林水会战,抓好环保突出问题整治,聚力打好蓝天保卫战、饮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等12项环境保护战役,持续深入地改善生态环境,擦亮“生态日照”的金字招牌。

  林水会战,用实际行动传递生态“接力棒”。2015年—2017年首轮林水会战,全市累计完成投资66.3亿元。其中,林业完成投资26亿元,造林31.9万亩,捧回“国家森林城市”奖牌。如今,新一轮林水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40年来,日照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城市交通绿道、海绵城市绿地相继建成启用,沙墩河、香店河、崮河等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大量城市公园不断出现,生态宜居的城市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40年来,日照持续强化自然生态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推进入海口和水源地湿地恢复建设;建立健全矿产资源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加大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制,做到终身追责,真正让保护生态环境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在全市上下得到高度认同、成为高度自觉。

  40年来,日照持续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从未放松对生态的保护,结合实际,立足长远,确定开展“四五六”治污工程,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开展“四大行动”——实施“蓝天”行动、“清水”行动、“净土”行动、“绿盾”行动。

  打好“五大歼灭战”——打好水质不稳定歼灭战、黑臭水体歼灭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歼灭战、农村面源污染歼灭战、企业不达标歼灭战。

  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实施港口环保提升工程、钢铁环保提升工程、交通运输环保提升工程、城市建设环保提升工程、临港工业环保提升工程、工业园区环保提升工程。

  2017年以来,我市打响蓝天保卫战,聚焦扬尘污染、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船污染、面源污染五大战役,设立45处战场分线作战,淘汰关停燃煤锅炉2103台,排查“散乱污”企业1125家,清理取缔612家,完成整治513家。

  利剑出鞘向污染环境的行为“亮剑”

  今年8月,市环保局东港分局联合公安部门,突击查处隐藏在涛雒镇果园内的一家非法电镀作坊,当场抓获涉嫌环境污染罪的王某强、赢某柱等7人。

  经查,该电镀作坊于4月在塑料棚内开始生产,没有手续,且没有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通过暗管和渗坑排放含有重金属物质废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针对此行为,市环保局东港分局依法予以查处。

  对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向污染环境的恶劣行为“亮剑”。2017年以来,我市经历了中央、省、市三级环保督察的检验,累计整改环境问题2.28万个。与此同时,及时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和自查自纠,巩固环保督察成果,保障了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

  ——中央环保督察中,按照“边督察、边受理、边查处、边整改”的要求,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我市转办的198件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我市成为全省接收转办信访问题最少的三个市之一。

  ——省级环保督察中,关停取缔非法企业100家,责令整改777家,立案处罚113家,罚款985.4万元,拘留18人,约谈63人,移交区县问责109人。我市成为全省十个省级督察市中,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市。

  ——市级环保督察中,重点对日照港、日照钢铁、亚太森博等大型企业存在的环保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梳理、现场交办。督察中发现的188个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

  举一反三,由点到面,我市制定《2017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实施方案》,在全省第一个出台了《日照市规范整治“散乱污”企业指导意见》和《日照市橡胶制品等6个行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的“1+6”文件,对环保突出问题整改进行分类指导、科学处置。

  “对列入环保负面清单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绝不能要黑色、带血的GDP。我们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自然生态修复,大力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侯佃华的话掷地有声。

  在一系列环保重拳的助推下,环保督察的倒逼下,我市的生态环境得以不断修复。莒县打了一场“还我农田”的漂亮仗,将废弃工矿地进行复垦,摇身变成百亩良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去年莒县对废弃的砖瓦窑、石子厂等用地进行调查,将东峤村等4个村列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经过3个月的整理复垦,不仅盘活了工矿废弃地、拓展了农村用地空间,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给农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实探摸索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日照路径

  驻足海龙湾畔,退港还海修复工程轮廓显现,绵延的生态海岸线自北向南延伸,直通天际。

  2013年,我市实施了“日照港石臼港区规划调整”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2015年在紧邻灯塔广场南侧的港口工业岸线,启动生态修复整治项目,建设黄金海岸——“海龙湾”。毫无疑问,此举将为日照打造出一个更为优质的生态旅游岸线。

  6000平方公里管辖海域、168.5公里海岸线(不含海岛岸线)、5000多公顷沿海滩涂……海,给日照带来丰富的资源、优美的风光,是日照的特色和骄傲。我市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让海洋保持美丽与健康。

  在美丽海滨城市建设中,我市坚持规划优先,画好海洋生态建设蓝图:制定实施《日照市海洋功能区划》《日照市海岸带分区管理规划》《日照市生态环保规划》等规划,对海洋保护性开发作出精准规划;编制《日照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对海岸带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港口建设等进行规范指导;编制《日照国家海洋公园总体规划》等建设规划,对区域海洋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进行规划部署。

  依托黄金海岸优质资源,我市在沿海生态资源的修复、开发中,打造出万平口风景区、世帆赛运动基地和灯塔广场三大海岸带景观,又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岸线分期分段进行整治修复,从北线的阳光海岸带、大沙洼林场岸线建设,到中部的海龙湾“退港还海”等海岸带整治修复,再到南线的岚山海上碑、多岛海生态修复工程,日照沿海生态走廊不断延伸。

  再蜿蜒的河流也要汇入大海,陆源污染是海洋环境被破坏的重要来源。我市建起“山、海、路、田、城”相连的沿海防护林体系,结合海岸带整治修复逐渐扩大绿植覆盖率,并将养殖区、海洋牧场、重点用海区域纳入重点管控范围,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

  生态美里蓄动能。生态环境是民生,也是生产力,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了优质的营商环境,日照“三招三引”喜报不断,2017年全市新落地产业招商引资项目511个,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77个,到位资金339.11亿元,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02.65亿元,比上年增长9.0%。

  良好的空气质量、宜人的自然景色、纯净的江河湖海、整洁的周边环境,也带动了日照旅游业迅猛发展。2017年,全市新建、续健重点旅游项目118个,接待游客4497.55万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旅游消费总额360 . 43亿元,同比增长14.8%。

  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日照市调研时强调,“没有生态就没有日照”。的确如此,日照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生态是日照最大的优势,生态是日照的必然选择,生态是日照的历史选择与时代担当。

  山海相拥宜居地,向海扬帆正当时。生态文明建设绝非朝夕可就,必须锲而不舍。碧海蓝天、绿色低碳、和谐宜居,一座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城市必将矗立于黄海之滨!

  (记者 窦永堂 裴颖)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