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本报论苑
我要投稿

把创新打造成日照最强劲的发展引擎

——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8-12-26 09:59:10

  【编者按】日照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加快推进全方位、全体系、全领域创新,聚力破解创新瓶颈的制约,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本报特邀市委党校的3位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座谈。
  主持人:杨家德 日照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
  嘉 宾:胡映章 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李 宏 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李业芹 市委党校管理学副教授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推进产业革新
  主持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产业是创新型建设的核心和根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就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进产业革新,夯实创新发展的根基。请谈谈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革新?
  胡映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上是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最深刻的政府功能转变。对于我市来说,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革新,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市委、市政府采取超常规措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把创新打造成我市最强劲的发展引擎,把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为加快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五年、十年之后,日照拿什么参与国内外竞争,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创新已经成了日照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和希望所在。
  产业革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和根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就要不断推进产业革新,夯实创新发展的根基。按照《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要求,我市确立10个“重大专项”:建设“一带一路”陆桥港口枢纽、建设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产业基地、建设滨海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临港油品上岸储运交易示范区、建设海滨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智慧港口物流示范区、建设中澳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区。
  做好这些“重大专项”,必须把主导产业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强基础性研究,深化源头式创新,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同时,要发挥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日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更多科技产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创新当中蕴含的巨大能量,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创新“先手棋”,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把创新与开放结合起来
  在扩大开放中推进创新
  主持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就要坚持创新导向,靠创新培植发展新优势。但创新总是与开放相伴相生,自我封闭是难以创新的。请您谈谈如何把创新与开放结合起来,以扩大开放推动创新?
  李宏:的确,如您所说,创新的本质是开放的,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创新。把创新与开放结合起来,走开放创新之路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40年来,咱们日照走出了一条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开放的独特的日照发展路径。新时代,开放的内涵已扩展到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等方面,我们应继续把创新和开放作为引领日照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看,应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创新开放模式上实现突破。作为“一带一路”“双定位”城市,日照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新时代日照应依托日照综保区、中澳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开放平台,进一步强化与澳、韩等国家产业、技术等各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接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港口及临港产业与鲁南地区相关产业的对接,延伸扩大港口经济腹地。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资金、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变过去以数量扩张为特征、以环境和资源较高损耗为手段的粗放型对外开放模式为“低损耗、高效益,双向互动,自主创新”的“精益型”对外开放模式。
  二是在载体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构建区域大市场,提升日照在战略资源、大宗商品、优势产品等相关商品市场领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把日照市打造成为鲁南乃至辐射中西部重要的商品和要素集疏中心、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先行区;发展大产业,坚持增量做优与存量调整相结合,打造“产业链”和现代产业集群,抓龙头、育集群、促集聚;引进大项目,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和品牌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扎实推进各类经济园区提质增效、商贸转型和商圈升级。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主持人:创新,其过程总是伴随“革故”,也就是要改变甚至否定一些旧的、习以为常的东西,所以“改革”“创新”经常连在一起讲。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在强化政府的政策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和发挥好市场作用,激发创新活力。请谈谈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实现管理的再创新?
  胡映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原则。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在创建国家级创新城市的过程中,创新决不能是党委政府“唱独角戏”,必须既要发挥好有效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好有为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一方面,要着力强化市场驱动型的创新,利用市场手段配置和整合资源。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和整合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只有市场驱动型的创新,才能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让政府更好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在国家级创新城市建设中,要着力强化政府的政策激励作用,不断提升政策导向的稳定性、政策设计的精准性、政策兑现的可靠性。
  李宏: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地方政府肩负着重要责任。地方政府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需要不断推进自身变革,实现由“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变,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地方政府同时也是创新的“推进器”。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微观先行者,地方政府应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有利环境。
  一是创新完善制度环境。创新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市场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向与集聚。应加快建立适应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标准动态调整和快速响应机制,构建激发创新活力、推广创新成果、支持业态创新的体制机制。
  二是根据新技术应用和新业态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通过放权和服务推动创新发展。在推进简政放权方面,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及商事制度改革。在强化监管创新方面,加快建立权责清晰、信息共享、联合惩戒的协调管理新模式。在优化政府服务方面,重点是提升“双创”服务、涉企服务、政务服务和贸易服务的综合效率,推进“互联网+政府管理”创新。
  三是探索创新政府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加快建立认同创新、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激励机制,诸如提供完备的法治保障、有利的政策导向、导向性的科研投入、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及畅通的信息平台等。
  弘扬企业家精神
  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主持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家,对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需要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请谈谈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以及如何激发、弘扬企业家精神?
  李业芹: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最主要的主体是企业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我们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就必须要重新认知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及重要作用,将培育和加快激发企业家精神放在创新发展的核心位置。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这种创新精神有三大特质:一是热爱冒险,寻求机遇。通俗地讲,就是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敢做别人不敢做的,最后找到了机遇。二是坚守执着,勇于担当。企业家区别于冒险家和生意人的实质在于,企业家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就是他的执着与担当,是一种社会责任。三是发现商机,开创产业。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更多关注的是科研成果的先进性,而企业家关注的是,把合适的技术找到合适的市场,然后开拓一个很好的产业。企业家实现了把技术与市场和产业结合,即科技和经济的结合。
  谈到企业家精神或创新精神,还必须谈另外一个精神,即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它的可贵之处就是能够把企业家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形成好的产品与服务。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把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创新发展,必须要重新认知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和创新引领作用,将培育激发企业家精神放在全市创新发展的核心位置。为此,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扩大企业家投资创业空间;加快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为企业家创业和发展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要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降低企业家创业成本。同时,要加强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产权激励是企业家精神最好的激发器和推进剂,必须进一步加强产权保护、切实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培植创新“沃土”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系统
  主持人: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是要培植创新“沃土”,形成利于创新的生态系统,让创新的种子在日照大地萌芽开花结果,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请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李业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最要紧的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从全球科技创新的网络体系看,创新型城市都是创新生态良好、能够发挥节点功能的城市。城市良好的创新生态,首先是创新资源在城市中高度集聚,并依托创新链形成高效率的集聚优势,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完善的创新链能够满足城市创新企业全方位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集聚更多创新创业者。其次是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政府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有机结合,从而使科技成果更加有效地实现产业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是注重政策推动与规划引导。政府针对关键产业要推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服务和配套政策。
  要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必须加快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围绕我们的优势产业加快部署产业链,如我们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钢铁产业等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营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环境;要建设重点实验室,鼓励市内优势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研发能力,解决共性关键技术;要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推动建立权责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要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统筹推进创新人才培养集聚。
  李宏:创新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激活全社会每一个创新的细胞,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目前日照与先进地区相比,创新的氛围还不浓、活力还不足,讲创新、讲人才比较少。这要求我们大力倡导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倡导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精神,让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市上下不断强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努力形成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致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应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以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企业主体“动”起来、技术市场“活”起来、科技人员“转”起来、高新区“强”起来、高新技术“用”起来、科技成效和魅力“显”起来。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