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本报论苑
我要投稿

开启日照发展新征程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8-06-05 09:32:00

——论“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市委、市政府站在日照发展由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的新起点上,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脉博,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完善目标思路,科学谋划发展新目标、新思路、新路径,立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确立“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开启日照发展新征程。
一个目标:
  引领前行的方向
  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目标激发前行的动力;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描摹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人图景。
  市委、市政府在市域层面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征程、新目标作出全面对接,提出了“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目标,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这一目标,立足于日照的市情,也契合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
  因港而立、依海而兴的日照,海洋是最鲜明的特征、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也是发展的机遇所在。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正在制定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日照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我们有吞吐量超过4亿吨的沿海大港,165公里的黄金岸线,6000平方公里的海域,13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冷水团。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日照贡献。
  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也一直是全市干部群众多年来的梦想和长期致力的奋斗目标。在《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中,就将城市性质定位为“我国滨海生态、宜居、旅游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临港产业基地”。
三个导向:
  实现目标的“桥和船”
导向是实现目标的“桥和船”,是决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惟有明确导向,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要求我们在继续强化“问题导向”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导向”和“市场导向”。
  抓住问题导向,就抓住了前进的“牛鼻子”。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就找到了一个地方的瓶颈所在、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日照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就是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再发现问题——— 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把“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确立为全市的头号工程,开展创城攻坚、林水会战,化解贸易融资风险,深化作风建设……这些都是切中日照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问题。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四新”经济发展缓慢、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存在人才短缺等短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在破解一个个难题中,推动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创新导向,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凸显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
  面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如果还是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凭过去的老经验,就闯不出新路、打不开局面。惟有勇于创新、敢于变革,彻底摒弃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才能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抓住机遇、赢得未来。
  当前,日照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从“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的新阶段。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如果不大胆创新,就不仅不能完成超越,还会越落越远。必须彻底摒弃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抓住机遇、赢得未来。
  要将创新基因融入发展,靠创新培植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政府要敢于讲创新,企业要主动求创新,全社会都应重创新。
  必须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打破一切妨碍创新驱动战略的体制机制弊端,构建支撑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形式创新,从而不断衍生新的动能,提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导向,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用好市场化思维和手段。
  无论在园区开发、招商引资、技术创新领域,还是教育、医疗、养老领域,我市普遍存在市场化手段运用不充分的问题,一些企业仍然习惯于“不找市场找市长”。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必然会抑制市场的活力,阻碍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市场导向,必须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市场导向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这个总目标。
五大战略:
  工作的强力抓手和着力点
  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富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这“五大战略”,直指日照的优势所在、短板所限、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抓手和着力点。
  生态,是立市之本。
  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日照人民为之骄傲的优势,也是全市上下致力保护的战略资源。日照的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市民普遍感觉日照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环境越来越好。但环境质量改善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作为管总的、根本性的战略,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
  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大力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继续打好新一轮林水会战、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清清河流行动、蓝天保卫战和矿山综合整治等战役,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行动。
  我们要深刻领悟“两山论”的真谛,抓好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的统筹,既注重创建生态产品,又注重培育生态产业,尤其要放大林水会战的生态效益,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工业,是强市之基。
  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工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也是动能转换的硬骨头。目前我市工业重化工特征明显,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是我们必须打好的一场硬仗。为此,要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项工程”。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是要砍掉传统产业,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利用新技术、新业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技术,改造制造工艺和流程,将产业结构向节能型、技术密集型以及高附加值行业转变,实现品牌高端化发展,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努力把握新经济的风向标,精心组织实施好高端装备、海洋生物、信息技术、航空产业、新材料倍增计划,完善增材制造及无人机产业园、信息家电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在扩规模上下功夫。
  旅游,是富市之策。
  现代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既是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立足日照实际,我们应重点做好“项目、海洋、康养、体育”四篇文章,推动旅游业实现由传统、低质旅游向优质旅游、精品旅游的嬗变,真正给游客一个非来日照不可的理由。
  海洋旅游、康养旅游代表了旅游业发展的方向。我市生态环境优良,海洋、康养资源丰富,优势得天独厚,应积极推进滨海旅游向海洋旅游拓展,推进海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策划打造一批康养旅游线路,尽快形成特色优势、品牌优势。
  体育旅游投入少、参与度高、影响力大,能迅速聚集人气、活跃商气,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要把发展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换道超车的战略选择,着力打造好国际太极拳、水上运动会、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加快打造活力之城、运动之城、健康之城。
  开放,是活市之源。
  扩大开放,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一招”,也是活市之源。作为我国中西部乃至中亚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日照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扩大开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全方位扩大开放,发挥好开放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牵引作用。
  要按照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性枢纽港的要求,开拓国际航线,拓展发展新空间,在提升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上下功夫。要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立体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更加优质的条件。要开展“园区提升专项行动”,在扩大开放的载体平台建设上下功夫。
  人才,是兴市之要。
  “盖有非常之功,必恃非常之人。”人才是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最核心资源。我们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聚集,把招引、培养和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
  要进一步研究透“日照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制定更有针对性、更有含金量的人才招引政策、拴心留人措施和培养使用办法,加快人才政策升级;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载体平台建设,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升级;策划有影响力的人才招引品牌,广开离岸孵化、境外引智等招引渠道,加快招引方式升级。
项目:
  实施总体发展战略的总抓手
  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项目上———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项目作支撑和保障,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来说,项目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是经济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抓手。
  “五大战略”的实施,要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树立工程化、项目化思维,将每一项重点工作规划为一个项目,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实施、有评估;把每个阶段任务作为一项工程,做到强化过程管控,实施节点控制,定期检查评价,确保工作有序展开、有力推进、有效落实。
  必须进一步强化“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水平、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英雄”的导向,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狠抓项目谋划、项目招引、项目对接、项目推进、项目调度,切实以项目建设引领发展、支撑发展、保障发展。
  招商引资已经进入新时期,过去拼地价、拼税收、拼资源的老路已经行不通,拼格局、拼平台、拼创新、拼环境才是抓项目的正道。
  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水平,格局决定结局。必须从“高度、宽度、长度”三个维度进一步打开我们的格局,善于登高望远,把握大势,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上来谋划项目;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有久久为功的定力,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从而以大格局实现大作为。
  平台是项目成长的载体。只有搭建起优质的创业创新平台,才能让各类资源在空间上形成集聚,产生化学反应,促进项目裂变升级。要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平台、高端服务业发展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新六产”发展平台,努力在平台搭建上实现新突破。
  发展环境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地方项目招引的成效。必须全力优化发展环境,为项目的落地、开工和持续发展提供最优化的服务,让项目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为项目茁壮生长打造良好的“生态圈”。(编辑部

策划:丁兆臻 执笔:杨家德)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