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本报论苑
我要投稿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日照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16 08:51:46

内容摘要
◆ 创新驱动,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不能走传统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
◆ 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创新驱动的软环境;强化载体建设,完善创新驱动的硬环境。
◆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最核心资源,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为创新驱动提供人才支撑。
  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目标,同时强调要在继续强化“问题导向”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导向”和“市场导向”。
  坚持“创新导向”,就是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坚持创新驱动,以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日照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创新驱动,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坚持创新驱动,对于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创新驱动,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到“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体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深化,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践行新发展理念,就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各项工作之中,靠创新培植经济发展新优势、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二)坚持创新驱动,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题中之义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个重要的趋势性变化就是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难以为继。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发生变化,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趋于减弱;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逐步强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迫切要求将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和技术进步。为此,要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将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
  (三)创新驱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意味着要完成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有力支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质内容是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由低端生产要素驱动向高端生产要素驱动转变。

二、坚持创新驱动,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创建创新型城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传统的老路,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
  (一)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
  我市近年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2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2.77亿元,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67%。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新进展。积极促进钢铁等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新业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技术,改造制造工艺和流程,将产业结构向节能型、技术密集型以及高附加值行业转变。三是园区和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调整后的日照高新区核心区面积41.3平方公里,创建国家高新区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市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孵化器2家,另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众创空间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院士工作站16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四是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成立了日照市科技合作促进会,搭建了驻日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与日照市中小企业科技合作交流及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协作。
  (二)创新驱动存在的问题
  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与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域内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总体上看,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部分企业提不出创新方向和创新项目,更提不出具有行业基础性、前瞻性的课题与项目。二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产业整体规模小,产值比重低,部分领域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仍不够强。三是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展缓慢。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投资规模大,大多仍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四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弱。全市工业企业现有500余名长期联系的外部柔性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创新项目开展得也不多,通过产品的产学研项目合作发展到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和市场化的案例更是极少。
  (三)日照创新驱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是因为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量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规律认识不足,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怕担风险、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我市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高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接续提升。三是科研投入少。政府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偏少;企业间的研发投资差距巨大———在2017年实施的3批211项市级以上创新项目中,仅由79家企业承担,约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12%;广大中小企业的科研投入能力十分薄弱。四是园区承载力差。现有园区普遍产业集中度不高,不能有效聚集更多同类企业,难以让人才等要素更好地汇聚流动。

三、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创新驱动的软环境
  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人才激励重于技术开发,营造环境重于集聚要素,作为创新“软件”的创业创新文化重于设备厂房“硬件”。我们应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的软环境。
  (一)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
  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二要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工商登记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跨界融合发展。三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要素的作用,给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公平对待各类有创新积极性的企业。四要有效发挥质量标准体系的作用,倒逼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五要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的处罚力度。
  (二)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创新是一种社会行为,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以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贯彻人社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真正让企业主体“动”起来、技术市场“活”起来、科技人员“转”起来、高新区“强”起来、高新技术“用”起来、科技成效和魅力“显”起来,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做尖兵,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致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载体建设,完善创新驱动的硬环境
  抓好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创新驱动的硬环境,才能为创新驱动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一)抓好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为此,应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系统化建设,既要充分发挥日照发展研究院等融通平台的作用,更要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实验室等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企业、院所、区域等研发创新平台的梯次、协同培养、提升,为广大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逐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吸引、争引更多各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同时,要加大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力度,在孵化器引进、用地审批、税收优惠、环评、房租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可以节约物质资源、环境资源等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约资金投入,必须在创新驱动投入方面加大力度。
  建立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促进创新创业基金的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早中期、初创期新型企业发展。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多渠道建设、引进科技担保公司,为高成长性的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鼓励社会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高成长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要积极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等上市或挂牌,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
  五、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为创新驱动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最核心资源;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聚集,把招引、培养和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
  一要加快人才政策升级。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对现行的人才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研究透“日照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更加有效地招引这些人才”。在此基础上,制定更有针对性、更有含金量的人才招引政策、拴心留人措施和培养使用办法。二要加快招引方式升级。策划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才招引品牌,搭建与海内外高端人才、技术项目交流对接的新平台。通过到海外设立招商引才工作站等方式,广开离岸孵化、境外引智等招引渠道。三要在全市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实施人才弹性考核,参照招商引资“飞地”政策,打破区县、园区各自为政的界限,把合适的人才引入合适的区县、合适的企业。四要在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重视发挥本地人才的引领作用,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五要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着力构建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的人才兴市工程体系。(执笔:杨家德)

(本报理论部 )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