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本报论苑
我要投稿

加快推进日照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7-10-23 14:24:06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全新理念。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依据“美丽中国”的新理念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新农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法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建设“美丽中国”,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建设“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意,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秉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宗旨思路,又顺应和深化对自然客观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遵循,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生产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和文明新风的培育。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综合、系统的社会工程。
一、日照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日照市地处黄海之滨,地势背山面海,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自然生态优势。然而,由于发展起步晚,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农业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日照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还处于比较滞后的水平,日照贫困农村农业人口依然占比不低。尽管2012年以来,日照各级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达到了1.67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也有所减少,但截至2016年初,日照市还有省定贫困村130个、市定贫困村170个,贫困户51493户,贫困人口8841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农业人口的8%,农村贫困发生率还高达5.1%。在2000多个村庄中,部分村庄生产生活环境存在很多问题:污水处理设施欠缺,垃圾收集处理还未能完全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比较有限,农村传统文化、技艺传承情况堪忧,村庄历史在城市化城镇化的迅猛推进下正日渐消失等问题。这一切使“三农”问题成为日照市发展的短板,与日照市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不相协调,也对日照市全面小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正是基于日照市“三农”发展现状与日照市情的特殊性,美丽乡村建设之于日照而言,有着更加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美丽乡村建设的民生工程,不仅非常切合日照“三农”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关系着日照能否在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限到来的时候,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日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更加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正是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日照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照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工作。在经历了全面启动、整体提升、巩固拓展三个阶段、历经五年的重点建设之后,日照市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全市农村的积存垃圾得到了全面清理,精心打造的189个美丽文明乡村行动片区覆盖了1975个村庄,占到了全市村庄总数的70%;有30个乡镇创建整建制覆盖的美丽文明乡村行动示范乡镇,占全市纳入考核乡镇总数的3/5;3个区县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区县,1个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县。日照市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初步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发展势头,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9862元,增长了10.3%,在全省处于增长前列;乡风文明建设得到普遍加强,95%的行政村建立文化大院,90%的行政村(社区)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率基本达到100%;乡村文化也各具特色,围绕休闲观光农业和幸福新村建设,打造了一批“春夏秋冬”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主题产品。在日照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各区县涌现出了一批因地制宜、别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产业发展带动型、生态保护带动型、休闲旅游带动型、连片整治带动型等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是依据乡村各自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色等综合因素所实施的积极尝试与探索。这些可贵的探索,为推动日照美丽乡村系统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与建设范本。
  二、日照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由于历时尚短,从总体进程来看,日照美丽乡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乡村规划、产业培育、文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一些问题。
  根据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建设的美丽乡村应该是“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可以用“四个美”简洁概括美丽乡村: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以此对照日照市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还存在着农村环境整治尚未能真正实现“环境美”、农村产业发展尚未能真正实现“产业美”、农村文化建设尚未能真正实现“人文美”、村庄建设规划尚未能完全实现“生活美”。
  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未能得到协调解决,造成环境整治容易出现反复;产业发展则因受制于融资渠道有限、发展投入受限、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不能延伸所致;美丽乡村建设中虽然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力度不小,但由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乡村文化设施大多闲置,未能真正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由于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理解存在一定的偏颇,导致在建设中过于追求乡村的现代化城市化而脱离村民生产生活实际,同时也在建设过程中导致千村一面,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乡村特色及历史遗存甚至因此受到破坏。
  三、让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真正美丽的对策思考
  日照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在接下来的建设实践中加以重视和改进,以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真正实现“美丽”。为此,针对日照建设美丽乡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花方面改进:
  首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误读与误解,明确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美丽的并非只是环境,更是乡村赖以存续的产业、文化,是村民得以富裕幸福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
  第二,要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为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让农村社会更加健康有序,让农业发展更加高效生态,并能让农民从中获得更高的收入与更好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美丽”的本质得以体现。这是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前提;
  第三,要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与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从而使发展经济、增收致富与保护生态、清洁环境的矛盾得到根本解决,简单的行政手段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第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明确建设的是“乡村”而不是城镇,要以符合乡村实际需求和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为依归来设计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不可因突出建设成效、展示建设政绩而使乡村建设脱离农村和农民的需求,从而使乡村建设“洋化”城市化,使乡村特色田园风光因此而改变甚至消失;
  其五,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乡村文化是农耕文化,农业文明的延续与农耕文化的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挖掘,建设美丽乡村不可重物质而轻文化,要通过挖掘发扬美丽乡村中留存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培育乡村文明,涵养乡村文化,从而使美丽乡村由内而外都能够实现真正美丽!
  (市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基地 市社科联曲阜师范大学课题组 负责人:张晓琼 成员:胡敬娟韩明静 薛东漫 王生章)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