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日照
我要投稿

战祥地:传奇的缔造

传奇的缔造

发布时间:2016-04-13 10:19:34

童年·故乡 印象


  “我的故乡在莒县洛河镇,那里山清水秀,沭河、洛河两大河流纵贯全镇,还有一个青峰岭水库。记得小时候放了学,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水库边上玩儿。”
  小时候的战祥地,是附近有名的“孩子王”,因为性格爽朗大气,小伙伴们都喜欢围着他转。“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压力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帮着家里种地、养猪、放羊。那时候生活困难,出去放羊经常不带饭,就饿着肚子。因为吃不饱,还曾经饿晕过。”
  在战祥地的童年印象中,生活的重心就是为了温饱而奋斗。乡村生活少有欢笑,大多时候,都是贫穷而单调的。破旧低矮的房屋,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的父母……可一年到头的辛苦,还是解决不了一大家人的温饱问题。
  百善孝为先,孝顺的孩子,总会有出息。看着父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弯了脊背、白了头发,战祥地不忍父母如此遭罪,开始寻思着做点小买卖。十一二岁的少年,本应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别的孩子尚且懵懵懂懂,战祥地已经开始学着做生意,贴补家用了。
  “家乡产黄烟,林木资源也很丰富,我就带领身边的小伙伴们批发黄烟再卖出去,还带着他们去山上采了树枝卖柴禾,虽然挣得不多,但很有成就感。”此时的战祥地,已颇具经济头脑。
  “其实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与人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做买卖除了赚钱,还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就这样,战祥地“迷”上了做生意。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战祥地的父母也不例外。“父母都希望我能好好学习,长大后有一番作为。可我从小就对读书不感兴趣,偏偏喜欢做生意。我小时候性格就比较倔强,别人越说我干不成的事儿,我就越要干出个样儿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许多有想法、不甘被束缚于一隅的人们,纷纷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
  “那时候,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回来时穿着新衣服、背着最流行的旅行包,让我们这些‘留守少年’十分羡慕。家里大哥先出去的,去了青岛、山西那边。轮到我的时候,就跟着村里的乡亲们一起,去了东北。”
  “先天的命运我们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改写未来的命运。弱者被命运操控,而强者的命运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要做的,就是为改变命运而努力。为成就明天,我选择了走出去,去奋斗!”战祥地如是道。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个金字塔,只有向上攀登,才可能享受最大的空间和自由。惟有付出努力,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绝大多数人努力的理由。
  生活的无奈,家庭的重担,还有那灵魂深处迫切想要走出去、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与渴望,促使着少年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此时的战祥地,年仅十六岁。


编辑:李波
审核:
统筹:战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