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目标 新战略 新作为 > 精彩时评
我要投稿

认真解决“三不”干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6-04-21 14:44:59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论述中多次谈到一些干部“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三不”问题。
  这些问题在我市一些干部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要表现在,有些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不愿为”;缺乏领导者应有的担当,“不敢为”;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吃不透、拿不准,“不善为”,等等。这样的领导干部,不仅干不出成绩、打不开局面,而且还会成为跨越发展的绊脚石。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三不”干部的问题,积极营造干部“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党员干部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做到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每个党员干部应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真正做到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艺高人胆大,有了硬本领才能真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有激情、有韧劲,更要办事管用。办事管用讲的就是有能力、有水平、有办法。要下大气力苦练内功,把学习作为提高担当能力的第一 需要,努力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注重实践培养,把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作为提升能力、锤炼意志的阶梯。只有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改变“三不”干部的工作状态,必须加大惩治“三不”干部的力度。如果戳不到“三不”干部的痛处,就难以起到震慑作用,也会让“三不”干部心存侥幸。只有以刚性约束惩治不作为现象,并建立常态化机制,该警示的警示、该“下课”的“下课”,才能使“三不”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
  要让干部担当有为,就必须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只有做到这“三个区分开来”,才能为干部大胆改革、担当有为消除思想顾虑、解除后顾之忧。
  改革越到紧要关头,事业越到十字路口,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事、尽其心、负其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奋力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