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目标 新战略 新作为 > 精彩时评
我要投稿

扶贫不仅扶经济,也要扶文化

发布时间:2016-04-11 14:42:32

  林 虎


  每天傍晚,位于东港区三庄镇桥子山下的窝疃村“小戏台”都乐声荡漾、热闹非凡。去年,区文化部门帮这个昔日文化生活贫乏的西部乡村建起了高标准的小戏台,并配齐了锣鼓、戏服等。(4月7日《日照日报》)
  扶贫工作不仅要在扶经济、扶物质出实招,还需要在文化“扶贫”、在精神“扶贫”上出硬招,才能激发农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最严重的贫困并非物质层面的贫困,而是精神文化层面的贫困,“治贫”必先“治愚”,如果没有文化力量,即便实现了暂时脱贫,谁也不能保证没有返贫的可能,更遑论致富了。因此,推动扶贫工作,需要在文化扶贫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子”。
  农村文化扶贫,既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既要“输血”,更要“造血”。也就是说,“文化扶贫”不能只是一味地给钱、给器材、给设施,而更应当是人性化的扶持,助其自立,帮助底层群众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围。东港区针对部分贫困村文化人才匮乏的实际,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连续五年实施“文化人才下挂扶贫”工程,选派舞蹈、健身以及传统曲艺等文化从业人员到基层“开枝散叶”,为贫困农村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文化人才队伍。
  农村文化扶贫,要注重实惠。多数农村贫困群众喜爱“下里巴人”文化形式。倘若相关部门送的却是“阳春白雪”,这样的文化扶贫,接不了地气就很难聚起人气,不受群众喜欢就难与本土文化相融,更发挥不了激发本地文化活力的效果。因此,对于农村群众而言,那些高深的理论对他们并不适宜,但通俗、简单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却必不可少。
  为实现文化资源与经济贫困村、文化薄弱村的精准对接,东港区依托镇文化站、村文化志愿者建立了文化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上门了解、网上互动等形式,实时摸准百姓文化需求,有的放矢提供百姓所需要的特色文化产品。如此,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去什么,送去的精神粮食不在“高大上”上作文章,只在实际管用上花心思。
  文化扶贫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文化扶贫工作做细做实,让更多的农村贫困群众感受文化的温暖和力量,不断满足农村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