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4专题 > 2014“感动日照”十佳人物评选 > “感动日照”十佳人物提名奖
我要投稿

安丰奇 日照一中校友会办公室副主任

发布时间:2014-11-06 10:13:32

血泪催开成功花
——“感动日照”十佳人物推荐参评材料

    他,参与为港城日照引来6位将军和6000余名杰出校友,给他们搭建了感恩母校、回馈家乡、投身家乡公益事业的平台,为家乡日照的发展带来强大正能量。
    他,参与落实在海内外大城市创建了10个校友会,为数万名校友和家乡的长期密切交流搭建了“彩虹桥”,为日照市招商引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付出了难以言表的代价。
    他,为联系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春节前悄悄和好心人自驾车在艰险的冰雪路上奔波。
    他,因劳累过度,几次在平凡的岗位上流血流泪,悄悄住进医院,稍有好转,便立即回到岗位,奔赴教书育人和校友联络的第一线……他,20年如一日,做好教书育人、校园宣传、摄影教学、校友联络等工作,被评为日照一中首届“感动一中十大人物”、“90华诞突出贡献者”、“全市内部报刊十佳编辑”,并荣获全国校报校刊编辑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他,就是默默无闻耕耘在教育园地的日照一中一名普通教师——安丰奇。
为“九个一”工程殚精竭虑
    今年异彩纷呈的日照一中90华诞,在海内外各地来宾中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谁也没有想到,日照市一所高中会举办如此完美的校庆;谁也没有想到,架起海内外6000余名日照一中杰出校友与家乡母校交流的彩虹桥的,竟是日照一中校友会办公室安丰奇这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谁也没有想到,各位将军和海内外知名校友与会之后竟纷纷以传真、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发来信息,特别感谢安丰奇这位普普通通的老师。
在刚刚揭晓的90华诞突出贡献者九人名单中,我们找到了安丰奇的名字。言谈中,他说,“我做的还不完美”。当我们了解到他为学校90华诞“九个一”工程付出的艰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时,不禁想起冰心老人那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此时,用任何的文字来总结他曾经走过的这段曲折而又艰辛的校友联络路程,都显得苍白无力。近年来,安丰奇始终牢记学校领导对校友会工作的那些关照、那些嘱托、那些希望,还有老师们的团结协作,校友们的无私援助以及相识的和不相识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他说,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关心支持校友联络工作的大家的感恩之情。
    九十华诞,“九个一”工程,这是校庆筹备之初,人们帮学校提出的目标。可以说谁都知道实现这个目标,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所以,好多人望着这个目标退缩了,三顾茅庐也请不出来。其实也可以这样说,谁都不知道实现这个目标,究竟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所以不愿去实施这么多工程。遵照学校领导的安排,安丰奇不顾医生“不能再过度劳累”的劝说,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任务,并以一颗虔诚的心参与落实筹备九个一工程。
校友联络工程
    校友联络是校庆所有筹备工作的开端,重要性自不待言。在总指挥许校长的指导下,在分管领导牟校长、崔校长的带领下,他们校友会办公室两位工作人员在坚持做好日常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下,以此为重点,通过日照日报、广电报、网站、校友家园报等新闻媒体、电话、走访、校友QQ群、短信、邮箱等方式发布了信息,广泛联系各地校友,认真收集线索,逐一核对校友信息。他们还启用了5个邮箱,仅1732418771@qq.com一个邮箱就收发电子书信1806封,文字字数及照片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各地都成立了校友群,为掌握各地校友会活动动态,每天浏览信息平均1000余条,这为十大校友会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成立十大校友会并开展实质性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安丰奇参与联络的深圳、青岛、台湾、香港、美国、北京、上海、新加坡、济南、临沂等地纷纷成立了校友会。
北京校友会是他们着力建设的校友会之一。成立之初,在王兆琪将军和王世志将军指导下,徐茂栋会长提出并实践着建成具有“首都水平”的校友会的目标,在秘书长胡亮等校友联络下,现已有会员527人。目前,已向学校捐助现金120万元,并捐助了价值16万元的银杏树40棵,正在参与筹备组织底数600万元的奖学金和捐书活动,目前,第一批捐赠给母校学弟学妹的图书已运抵学校。
    为筹建济南校友会,安丰奇不愿给学校添麻烦,他自己驾车,悄悄准备好,特地拜访了金培昌将军、秦洪健校友等责任心强的济南知名校友,并成功组织了迎接客人来访,给将军一行留下了美好印象,为济南校友会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济南校友会已发展会员130余位,并正在着力打造“文化校友会”。校庆前夕,安丰奇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将设计的首日封和邮票画册发给济南校友会联络的赞助单位进行印刷。小小首日封满载校友对母校的真情,将具有纪念意义的90华诞盛典这一大事喜事传遍了神州大地、大江南北。
    安丰奇还多次联络上海校友,在惠熙荃院长和相守荣司令的指导下,由傅磊会长和王刚秘书长组织,在黄浦江畔凝聚了百名杰出校友的力量,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们还会为母校做些实事。
    安丰奇参与创建的青岛校友会,在孙琪会长和凌四乐秘书长带领下,目前已有106名会员,他们不禁为母校捐赠了体现学校“和容文化”特色的崂山石,还为台湾邮件的报关、领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安丰奇参与创建的临沂校友会在李业荣部长关心下,在会长郭文义、秘书长安勇、副秘书长郑燕等校友组织下,近百名校友做了大量工作,并为母校捐赠了镰刀斧头形状的寓意深刻的景观石。在几十次的电子邮件联络工作中,郑燕校友被他的工作热情所感动,也带病亲自为母校考察捐赠物品,事迹特别感人。
    旅台校友会校友收到安丰奇编辑的《校友家园》报刊,深受感动,许多80岁以上高龄的校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返回母校为母校过九十岁生日,他们心系母校、情驻桑梓的举动感人至深。这次校庆,王文燮先生特地向母校邮来二十四史等百余卷稀有图书资料。
    安丰奇参与联络的深圳、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校友会也都以不同形式祝福母校90华诞。
    成立校友会,前前后后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大城市,把上百名校友组织起来,谈何容易?安丰奇说,他每天要通过qq、短信等多种途径与校友们广泛交流,解答他们关心的问题,经常出现打字打得手都麻了的现象,可以说是腰酸背痛、精疲力尽。
    新形势下,为解决“让回母校汇报校友工作的知名校友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问题,他一次次没少犯难。
    安丰奇说,今年6月有一阶段,因为着急上火,鼻子流血留个不停,不得不住院治疗,但他始终认为,奉献心血是他应尽的义务,唯一担心的是流血后不能坚持到看着校庆圆满成功的场面。他说,是学校领导敬业乐业的做法感染了他,激励着他,赴外地采访校友,他从来没有申请学校购置礼物,都是自己家里有什么就带些什么。他说,成立校友会,搞完庆典,其实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争取校友们支持,继续做对学弟学妹有意义的事。
    2.查找知名校友信息
   在大家的支持下,安丰奇梳理了60000余名校友的信息,遴选出14位将军校友,40余位正厅级或博士生导师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校友,466名知名校友和博士校友。这些简单数字背后凝结了他多少心血和汗水,我无从考证,我只知道,很长时间以来,他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家看看父母,抽不出时间到我书房里看一看他曾经特别爱看的书,爱欣赏的字画和室内的合影。
    3.邀请题词作画
    这次校庆,安丰奇联系邀请了50余位知名书法家题词作画,书画家全部是无偿奉献。
    4.联系各地校友会为母校发来了音像资料
    因时间紧,时空远,香港、美国等地校友的音像资料,他想尽一切办法,全部按期收集到了。
    5.组织发放《校友家园》报纸
    校庆筹备后期,在友好单位赞助下,仅面向校友就组织邮寄、发放了2万5千余张《校友家园》报纸,营造了良好的校庆宣传舆论氛围。
校史编写工程
    在分管领导臧校长关心下,在崔校长亲自主持下,西校区校友会办公室两位工作人员与东校区校友会办公室四位老师协同作战,利用年前3个月的时间,在车辆稀缺的情况下,安丰奇经常自备车,冒着严寒赴档案局,拍摄了近千卷档案资料,并起草了1977-1989年13年的校史初稿,为校史编写打下了基础。学校车辆本来就工作繁忙,很多时候无法接送,他和工作人员站在寒风里长时间打不上车,但都没有怨言,下一次又继续重复单调的动作。他说自己多做些事情是应该的,因为同事刘姗老师的孩子很小,需要照顾,单老师年纪大了,王宜春和时彦香老师的身体状况众所周知,但他们都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文集出版工程
    此项工程由傅校长分管,傅校长看见他天天很忙,没好意思督促他,没给他施加任何压力。越是这样,安丰奇觉得越应自觉做好,不能辜负领导厚望和一片好心。
    1.选文时突出一个情字
    安丰奇主编的文集《校友心声》所选文章大都饱含感情,十分动人。他说他是经常含着泪编完《难忘一中校园情》等这些催人泪下的好文章的。虽然累得很,但内心感动不已。
    2.工作中坚持补台
    本来,校友文集的编辑出版按分工不单是联络组的事,但如果安丰奇不承担起来,相互补台,那就意味着这项工程要落空。为此,他们联络组从起草征文启事到发动校友撰文,再到联系语文教研室组织部分征文评选,忙得不亦乐乎。多亏了语文老师大力支持,无私奉献,活动才更圆满。
从上千份来稿中,他择优编辑了132篇感人泪下的好文章。校友的文章,大都需要字斟句酌,修改、完善。时间紧,任务重,能按期出版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
    更让人焦虑的是,有些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观点不同,对有些人物的褒贬不一,有的甚至直接找到事务繁忙的校长,反映校友写的文章哪句话不对,这给他的工作造成很大被动,也让他认识到学无止境,应该潜心研究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否则,会引起争执,造成不良影响。经过自驾车登门拜访和后期耐心细致的工作,两位从不同角度关心校庆文集《校友心声》出版的老人达成共识。
    3.力争妥善解决出版费用难题
   书籍报刊出版,不仅要力争不出错,还有谁承担费用的问题。有的企业刚开始承诺赞助,因资金原因又不能践诺,这给工作再次造成很大被动。印刷费至今让他焦灼,只好再联系有关热心人士力争妥善解决,争取不给学校添麻烦。
    专题片拍摄工程
    这项工程,在分管领导范书记关心支持下进行,他们校友会办公室承担了校友采访任务。在其余各项工程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他插空赴北京、青海等地录制了知名校友的音像资料。期间经历的艰难困苦不堪回首。在北京,他提着沉重的行李箱,几个小时叩不开采访对象的门,还经历过长时间挪不动几步的拥挤的地铁站,接到新任务,因买不到火车票只好自己借车搭车往学校赶;在青海,因气候差异,夏天还不得不买上棉衣穿,为寻找最便宜的住宿地,天黑偏又走错了地方,刚到目的地却又接连多次接到需快速赶回学校筹备校史馆二楼校友英苑和校庆书画展板制作的电话,面对因病无法说话而不能录制音像资料的98岁高龄的老人,他的心里不知啥滋味。打扰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实在不忍心!但克服高原反应等困难,历经曲折大老远到了大西北,又不能录不成遗憾而归。最后,老人家不但坚持着讲得很好,而且题写了书名和其它书法作品,实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编印画册及建校史馆工程
    这项工程,在分管领导范书记关心支持下进行,安丰奇承担了谁见谁愁的466名校友的照片、简介及信息查找、核对任务,参与了部分图片资料的提供(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照片由他亲自拍摄),但在各项工程加紧推进的同时,实在无法完全独立承担这项工作。好在有范书记热切关心支持,有办公室各位同仁鼎力相助。
    编印特刊工程
    实施此项工程时,恰逢分管领导崔校长负责高三工作,安丰奇坚持不给领导添麻烦、坚决支持高三工作的原则,默默承担着繁重的征稿、编辑、设计、分发、邮寄等各环节工作。在校友联络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同时,他组织编印了大约24万字篇幅的《校友家园》,作为献给学校90华诞的微薄礼物。同时,为校友联络工作的推进做出了贡献,确实经历非凡。不同意见及个别信息错误让他有时也很茫然,很遗憾,很内疚。能不断受到各地校友的肯定和鼓励,又让他觉得辛勤付出是应该的。
    和容文化成果展览工程
    此项工程按照丁校长、李校长、王主席的指导意见,他承担了摄影展及部分书画的布展任务,承担了校友报告专家邀请任务。
在即将迎来校庆的10月4日,接到临时变更版面内容的意见,他更是连夜作战,终于保证了展览如期举行。邀请跨越省界、国界的专家谁都发怵,但后来经过艰苦努力,他还是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
    校庆联欢会工程
    此项工程在牟校长的悉心指导下,安丰奇承担着邀请知名校友出席的重任,承担着舞台背景图片的查找任务。为了确保北京各界知名校友出席,他在头疼得很的病中坚持着完成了北京之行的任务,又于次日坚持赴青岛协调海关报关手续办理,为赶在海关下班前完成任务,他和青岛校友硬是在奔跑中努力着,坚持着……学校主要领导曾劝说,在家里休息休息,电话执行任务就可以了。但是,他深知,更多的工作是需要连夜加班,亲自办理的。
    校庆庆典工程
    庆典工程在丁校长的领导下落实,安丰奇主要是担负着面向各地校友会、兄弟学校、友好单位,组织发放邀请函,接收、整理回执,提供近300名来宾的入住信息和各地6000余名与会校友的信息,工作琐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进展,加上首日封和邮票画册的设计印制,“九个一”工程实质上已变成双十工程(即实施校庆“十个一”工程,建立十个校友会)。如今,这些工程已全部完成。大家相遇时常说,校庆后他可以歇歇了。其实,接下来更繁重的任务还在后头,组织尽快邮寄、分发感谢信,继续保持与各地校友的联系,整理校庆专项档案,借鉴北大清华毕业典礼经验,每年毕业典礼时组织毕业20年、30年乃至更多年的校友回访母校……争取校友和社会各界更多支持,实际是一项长期的大型工程。好在他已经习惯了这种作息规律,休息早了睡不着,起晚了也觉得不得劲。
    庆典工作似乎只是10月6日那短暂的一瞬,但影响确是深远的,长久的。回顾过去,安丰奇说,我们不能沉醉于已有的赞美之词,其实有很多值得思考、急需改进的地方。如果借鉴具有110年历史的济宁一中的做法,从校门外找出几间商铺,改装成校庆文化展室,在继续经营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直接服务于学校宣传,那力度就大了,意义就更深远了。
    校庆后他泪流满面
    形容一个人痴迷敬业,往往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安丰奇就是这样一位普通教师。近两年,他兼职的校庆筹备工作缺乏助手,学校联系了好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聘为临时工,可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嫌待遇低,不愿干。没办法,他不顾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可能说闲话,干脆把学有所长的侄子找来,并且约好自己校庆筹备工作中不喝酒不吸烟,侄子两年内不准谈恋爱,以防耽误校庆任务的完成。他和侄子把校庆筹备当成自己家的神圣使命去做,寒来暑往,风雨兼程,无怨无悔。当校庆结束之日,也到了侄子告别学校之时。那一天,当看到办公室被侄子整理得井然有序,唯独不见了侄子的身影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他不知道回家如何跟80多岁的父母解释,尽管父母会理解他、支持他。
    20年呕心沥血献身教育
    前些年,他有好几次改行的机会,但他觉得还是献身教育事业更适合自己。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为兼职做好教育宣传,他从来没舍得把时间用在和朋友同事打一次扑克上;为保护并能及时利用好手中的相机,他没少费劲,天天将相机背在肩上,有时连做梦都经常梦见相机不知怎么“受伤”了,多亏醒来后发现一次次都只是一场梦中的虚惊。20多年,他用过的相机从来都没有受过伤,而他的腰背已经过早的弯曲了,他这样笑对好心人的不解,“硕果累累的红高粱,哪有一直挺拔的?”他拍摄的丁肇中教授和父老乡亲亲切交流的新闻照片被多家媒体刊发,他拍摄制作的的尹衍梁、尹衍桓、王文燮等海内外知名人士访问日照一中的影集,被当作珍贵礼物赠送给客人,给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还上千次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半月谈》、《高中生》、《中国中学生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新闻稿件,宣传日照教育。如今,他爱相机如生命、奉献教育教学的热情依然如故。就这样,他度过了艰辛但有价值的青春年华。
    他,因劳累过度,几次在平凡的岗位上流血流泪,颈腰部也疼痛难忍,被迫悄悄住进医院,稍有好转,便立即回到岗位,奔赴教书育人和校友联络的第一线……
    他,20年如一日,做好教书育人、校园宣传、摄影教学、校友联络等工作,被评为日照一中首届“感动一中十大人物”、“90华诞突出贡献者”、“全市内部报刊十佳编辑”,并荣获全国校报校刊编辑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安丰奇,一如日照一中数百名任劳任怨的教师一样,一如他家中十几名勤勤恳恳的教师一样,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在教育园地。

编辑:穆盛娟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