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5专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报道 > 动态新闻
我要投稿

盘点抗战大阅兵里的山东面孔 实力与颜值兼备

发布时间:2015-08-25 16:09:52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其中包括部队受阅。本次阅兵仪式,共有11个徒步方队。与以往阅兵不同的是,今年阅兵每个徒步方队前都增加了七名旗手。山东共有13名抗战老兵及英烈子女将有幸参加阅兵。三军仪仗队首次出现女队员,作为解放军历史上首批仪仗女兵,她们一经亮相就惊艳世界,夺人眼球。而其中担纲仪仗队女兵分队队长的女兵,则是美丽的潍坊姑娘程诚。

  山东13名抗战老兵及英烈子女参加阅兵

  其中5人已完成第一轮彩排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共编50个方(梯)队,其中包括2个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这是首次组织抗战老兵方队参阅,以体现纪念活动的历史性。该方队由抗战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抗战老兵主要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抗战老兵中遴选。国民党抗战老兵,主要从在大陆居住的国民党老兵中遴选。抗战支前模范主要从抗日根据地和正面战场的支前模范中产生。抗日英烈子女主要从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80个英雄群体的第一代子女中遴选。

  昨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山东共有13名抗战老兵及英烈子女将有幸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其中,有5名英烈子女将在方队中接受检阅。省民政厅优抚处的带队负责人介绍说,通过之前筛选的这5位英烈子女,已于8月20日抵达北京,并在8月23日参加了第一次彩排。

  同时,山东还有8位抗战老兵及英烈子女尚未出发,他们将在9月3日一同抵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观礼。记者也从济南市民政局优抚处确认,济南将有2名抗战老兵和1位抗日英烈子女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为山东姑娘点赞!仪仗女兵中队长是潍坊的漂亮姑娘

  参加此次阅兵的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平均身高1.78米,平均年龄20岁,大学及以上学历达88%。据介绍,在阅兵中,51名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将按陆、海、空军各一列,每列17人的队形,整齐排列在三军仪仗队方队第10至12排。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军仪仗队女兵中队的中队长程诚是位地地道道的山东潍坊姑娘。

  程诚是最抢眼的人之一。因为三军仪仗队是全体受阅部队中最先出场的,当中入列刚3年的女兵又是仪仗队的“宠儿”;而程诚,又是仪仗队女兵的“排头兵”。

  程诚是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高材生,毕业后留校成为学员管理干部,若按正常职业轨迹,她将成为“白衣天使”。但过去6年,她的命运经历了三次“大转折”。

  第一次是2009年国庆大阅兵,程诚因队列动作出色,被确定为三军女兵方队领队。遗憾的是,由于身高在此期间增高了1.8厘米,超过三军仪仗队近乎严苛的标准,遗憾地与当年阅兵擦肩而过。第二次是2012年6月,三军仪仗队首次增加女兵,程诚再被选中,担任女兵分队队长。2014年5月,在习近平迎接土库曼斯坦总统访华仪式上,女礼兵首次亮相,程诚作为空军护旗手,带领12名女仪仗队员首次执行仪仗司礼任务,惊艳亮相。

  如今,第三次机遇来了。程诚又成为三军仪仗队受阅方队女兵中队队长。受阅女兵的选拔标准非常严格,之前在仪仗队内部也经过了激烈的PK。“程诚说:“女兵与男兵‘一视同仁’,配枪都是6.5斤,同时因为男女混编,要保持队列的整齐,一定要前后对齐,但男兵体形较宽,标齐对正时难度增大,这都需要女兵去克服。不过大家的精神风貌都非常好,将这次参加首次的抗战胜利大阅兵受阅,作为人生的光荣,在训练中吃苦耐劳,咬牙坚持。而我也将弥补6年前的遗憾。”

  阅兵最年轻旗手是个济南小伙

  去年才入伍今年刚满18岁

  武警抗战英模部队方队由武警北京总队抽组而成,在这个方队的七名旗手中,有一名最年轻的旗手叫陈玉豪,出生于1997年6月份的他,刚刚才年满18岁,2014年入伍,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济南人。

  由于是一名95后新兵,这两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朝闻天下》等都对陈玉豪进行了报道,这让他一下子被众人所知。“做梦都能笑醒,家里人也非常替我感到骄傲。”陈玉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身高1.88米的他,高大英俊、相貌堂堂,还没下连队,就被挑选到武警抗战英模部队方队参加今年9月3日的大阅兵。新兵就能参加阅兵,陈玉豪无疑是幸运的。

  但高兴之后,训练的痛苦让他有点措手不及。“非常的苦,真的很苦,我从来没吃过这种苦,感觉自己有点吃不消。”旗手走在方队的最前面,不能出任何差错,对动作的要求也更高更严。由于刚入伍不久,训练基础差,陈玉豪一度跟不上方队的训练,被列为预备队员。

  据报道,方队领导为陈玉豪制定了一系列严谨周密的训练计划,还为他请来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激励他扎下心来,苦练本领,终于让他真正成为了阅兵方队的一名旗手。

  入伍前在职专学校学汽修

  在家乡济南,陈玉豪入选了阅兵式方队旗手的消息不胫而走,被众人津津乐道。尤其是在济南市历下区中井村,村民们更是纷纷向陈玉豪的父母表达祝贺。

  24日下午,在陈玉豪的母校——济南市景山小学,记者见到了他的父母以及小学、初中时的班主任。“这两天家里就和过年似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陈玉豪的父亲陈秀和母亲杨洪兰激动地说。

  陈秀和杨洪兰都是历下区园林局的普通园林工人,负责旅游路周边的园林养护工作。“前几天部队打电话要孩子的照片和全家福照片,才知道他要上电视了。”杨洪兰说,去年春节前他们就接到了陈玉豪的电话,得知他入选了阅兵方队,但没想到还成为了方队的旗手。

  去年9月3日,在济南二职专上学的陈玉豪应征入伍,成为武警北京总队的一名新兵,当时他刚17岁。当兵前,陈玉豪在学校里学习汽修专业。

  “他自己愿意当兵的,走之前说他到了部队上一定好好干。”陈秀告诉记者,算上儿子陈玉豪,一家三代都有当兵的经历,他1982年入伍,1984年退伍。陈玉豪的爷爷则是一名老革命,参加过淮海战役、莱芜战役等。

  从去年入伍到现在,陈玉豪没有回过家,但他会三天两头地给父母打电话聊聊部队的生活。“是个好孩子,懂事、孝顺。”杨洪兰说,能从电视上看到儿子,这让她很激动。“看着他比以前瘦了、黑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孩子年龄小,没离开过我们。”

  陈秀说,陈玉豪作为新兵训练了三个月后,还没有下连队,就被选进了阅兵方队,这让他很是为儿子感到骄傲。“他被评为训练标兵,打靶还得了个优秀。”

  小学四年级时就立志当兵

  “文化课成绩一般,但体育成绩很好。”这是陈玉豪小学和初中班主任对他的一致评价。2003年至2009年,他在济南市历下区景山小学就读,2009年至2012年在济南锦屏学校读完了初中。

  “虽然成绩不好,但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努力。”初中班主任赵鹏老师对陈玉豪的印象深刻,作为班里最高的学生,初一军训时他就让老师刮目相看。“军训又苦又累,很多学生都会偷懒,但陈玉豪不会,训练很认真刻苦。”

  由于他的良好表现,军训结束后,赵鹏让陈玉豪担任了班级的财产管理员,一干就是三年。期间,虽然家离学校很远近20里地,但每天陈玉豪都是第一个到校开教室门,最后一个离校锁教室门。

  “除了负责外,他还很善良。同学中不论谁遇到困难,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从来不计较。”赵鹏说,“有时候跟他谈学习谈到父母时,他还会掉泪,很懂事。”入伍前的政审材料是赵鹏写的,他说他始终记得陈玉豪临别时说的一句话:“老师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当个好兵。”

  而在小学班主任李艳和杜祥伟的眼中,陈玉豪成绩不突出,却很积极乐观,“每次见到他,总是面带笑容,并不是不求上进,而且永远是学校运动会上的主力。”

  这两天,从电视上看见已经成为军人的陈玉豪,杜祥伟还特意从QQ空间里找到了2007年自己写的一篇有关他的日志。当年3月份,班里组织了一次春游,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在老师印象中有点小调皮的陈玉豪当天表现出了和往常不一样的一面。“很专注、认真,听得很仔细,也很积极地提问,能看得出来他对军人很感兴趣。”

  “而在课堂上,陈玉豪并不善于发言。”杜祥伟说,她后来专门和陈玉豪聊过理想,他回答:“长大后想当兵”。

  济南93岁抗战老兵王默村将赴京观礼阅兵式

  “带着光荣去北京,替牺牲战友看看天安门”

  出生于1922年的王默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沧县第二完全小学毕业美术课上交的作业——“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画画,而是写了几个美术字。本来想写‘精忠报国’,但是由于字的笔画太复杂就放弃了,写了相对简单一些的‘还我河山’。”从小就崇拜岳飞、文天祥、班超的王默村那时还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真的上到了战场“精忠报国”,最终让侵略者“还我河山”。

   瞒着家人“投笔从戎”

  王默村是济南市燕山街道益寿路社区居委会的居民。虽然已经93岁高龄了,但依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70多年,然而回想起曾经的事情,老人依然记忆犹新。

  “1938年,我有一个同学参加了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算是一个地方政府,号召动员大家参军抗日。”受到同学的感召,不久后,王默村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参军,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王默村经历了“一枪”“一炮”,两次负伤。

  “我作为连级干部,经常需要探出头部观察敌情,指挥战斗,就在这时候被敌人的枪打中了。”王默村只觉得头顶一热,就昏了过去。被战友用担架抬、用牲口驮,王默村被转移到后方医院,简单处理后,就被送到了附近村子的一户村民家中。“我在那里吃住了半年多,敌人多次去抢粮、要民工,但是整个村子都没供出我,一直保护着我。”王默村说。

  还有一次,王默村和战友碰上另一股合围的敌人,“一个炮弹打来,我负了伤,上了马,我的通信员孙凤霄牵着马照顾我,又一个炮弹炸过来,孙凤霄当场牺牲了……”王默村说,亲眼看着自己的战友牺牲,非常残酷,“一直忘不了那个场景。”

  曾在战场上活捉“鬼子”

  抗战的岁月中,有两个“八月十五”让王默村特别难忘。“一个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学校就不再上课了。那年农历八月十五,‘鬼子’沿着铁路线达到了沧州,我们都听见炮声了。当时我就想参加‘救国军’。”

  再一个就是1941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每年收获的时候,敌人都出来扫荡,抢粮食。那天我们抄了敌人的后路,敌人被逼到一片坟地,用土堆作掩护撤退。”王默村说,尽管是这样,敌人在这次战争中依然死了很多汉奸和几个“鬼子”。“参谋长的警卫员因为年龄小,看到了一个穿戴和我们都不一样的‘尸体’,以为他死了,觉得好奇,就去抠他的金牙,想不到一下子被咬住了手。”这时大家才发现,这个“鬼子”没死,“我们这一次算是活捉‘鬼子’了。”

  1945年8月,日军投降。那时候的王默村已经不在战斗部队了。“我们先是在电台听到的消息,一开始都不大相信。后来接到了电报,大家都在互相庆祝、欢迎,又高兴又激动!”

  “我带着光荣去北京”

  从1938年瞒着家人参加战争,一直到1952年转业回到地方,这14年里,王默村没有回过家,也没有和家里联系过。“我两次负伤的时候有机会回家,回家之后我会分心,家里也会分心,所以就强忍着对家里的牵挂,没回去。”后来,王默村当了领导,“战士们不能回家,他们告假我不准假,我自己更得以身作则了。”就这样到了1952年,转业后的王默村才回到家,“回家一看,奶奶和父亲都去世了……”说到这里,王默村有些哽咽。

  最近,王默村接到了通知,要作为老兵代表,进京观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老人找出了珍藏已久的挂着纪念章的老军装,在接受采访时还特意穿在了身上。

  现在的王默村依然很关注新闻,每天都要看报纸,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这次去北京还能看到国家新型的武器装备,让他非常期待,“我曾经去过北京很多次,但这是第一次以抗战老兵的身份去,还能观礼阅兵式,我感到无尚的光荣!”说到这里,93岁的老人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次去北京阅兵是带着很多战友朋友的期待去的。”王默村说,“我是带着大家的光荣去,也把光荣给大家带回来。我要替已经牺牲的战友去看看北京天安门!”

  王默村简介:

  王默村,原名王诗遂。1922年生于河北省沧县张古风村。7岁就读沧州第二完全学校并毕业,榜列第二名。

  1938年春,共产党领导的肖华东进抗日纵队进军冀鲁边区,王默村学习古人班超投笔从戎的精神,瞒着父母于1938年6月离开家乡,毅然参加革命。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沧支队二大队、115师教导六旅16团、冀鲁边军分区三分区基干营、渤海第四军分区惠独立团、华野、三野等部队任排、连、营、团等职。

  1952年由军籍正团(行政14级)转业到山东省民政厅。先后担任地政处副处长、民政处长(行政13级)、福利局长、优抚局长(行政12级)、山东省荣军总医院党委书记等职。1982年离休,享受厅局级待遇。

  在部队14年,南征北战,曾负伤两次(伤情三处),现为革命伤残军人。共获得淮海、渡江、华北、共和国创立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军委为抗日老战士颁发的纪念章、功勋纪念章等共计13枚。

  (综合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山东商报、齐鲁晚报等)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