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东港区三庄镇,刚放学的玲玲(化名)欢快地奔向家。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打完招呼,玲玲推开自己的房门,打开灯,从新书包里拿出课本,在干净整洁的书桌前写起了作业。
细看玲玲的房间,书桌旁就是干净整洁的床铺,床铺上方是一排吊柜。房间面积不大,看上去和普通孩子的房间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墙的一边贴着“希望小屋”的标识。
黝黑的墙面、鲜艳干净的奖状
小屋虽挤却是温暖的家
一年前,在玲玲的家中,老旧的墙面已被熏得黢黑,墙面上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裂缝。远远看去黝黑的墙面上,鲜艳干净的奖状分外显眼。小屋虽然不大,却是小玲玲最温暖的家。
玲玲三个月时,父母离异。父亲远走他乡打工,十年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母亲带着大女儿从此杳无音信。两位老人带孩子的艰辛可想而知,最让老两口难过的是无法在教育上帮到小玲玲,“经常看着孩子遇着不认识的字愁得哭,我说领她去街上问问,她又好强,犟着说自己会了。”虽然在村委的帮助下开了个小卖部,但却鲜有顾客,家中唯一的收入便是三亩田。
眼见孙女爱学习,爷爷便每天早晨五点出门、天黑回家,跟着村中的打工队去县城铺沥青,想赚点钱给小玲玲买辅导书。
懂事的玲玲从小就知道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从一年级开始,每年期末考试都是班中的第一名。
2020年6月的一天,玲玲家来了几名志愿者,她的生活开始改变。那一年,为让“希望小屋”温暖更多贫困孩子的心,日照团市委依托镇村团组织力量,面向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049名8至14岁的孩子,特别是894名女童逐户了解情况,对孤儿、单亲家庭儿童等优先帮扶。当了解到小玲玲的情况后,立即将她确定为“希望小屋”帮扶对象。
“爱心妈妈”“小草伙伴”
“希望小屋”还有下半场
“希望小屋”并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那么“简单”,“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今年1月份,团市委组织开展农村儿童“小草伙伴”志愿服务行动,经过面试、培训,首批选拔69名优秀的大学生“小草伙伴”结对小屋受助儿童。
团市委将“希望小屋”与“共青团小草学堂”相结合,不断向有帮扶需求的农村儿童扩展。“小草伙伴”结对帮扶形式可根据孩子需求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从为“小草”提供个体帮扶逐渐延伸至改善“小草”家庭生活面貌,最终提升到因地制宜服务地方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村志愿服务专业化、特色化水平。
团市委在做好小屋建设、硬件配备的同时,通过组建“爱心妈妈”服务大队,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中来,助力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进一步提升贫困青少年成长关爱志愿服务水平,将“牵手关爱”“小草学堂”“三下乡”等项目与“希望小屋”结合,确保项目“下半场”更精准、更有效。在志愿服务组织、“青年文明号”、乡村“好青年”联盟中招募志愿者组成“帮扶小组”,从心理健康、学业辅导、成长体验等方面对贫困青少年进行“多对一”的长期结对帮扶。
学习桌、独立床铺
独属空间还有专属“家教”
“玲玲逐渐长大,还和爷爷奶奶住一起,不方便,应该有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希望小屋”爱心志愿者便在原本小卖部一侧的空间隔出一间“小屋”,还给玲玲安设了学习桌和独立的床铺。看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烧火做饭不方便,志愿者们又主动为玲玲家中更新了厨房设备。
“希望小屋”的质量,也让大家操碎了心。
团市委联合市工程检测咨询集团,对项目检测验收进行标准化管理。在项目建设前,即对施工材料的品牌、型号、规格提出明确要求,施工中对施工工艺及面积数量,进行详细登记并由专职监理全程跟踪,项目建成后由区县团委和监理方进行初步验收,再由团市委和市工程检测咨询集团从安全、环保、防火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测验收,对每一个“希望小屋”建成后的甲醛、苯、TVOC和电路布控多项指标对照国家标准等进行严格检测。
“平时的周末、寒暑假每周两次,都会有志愿者来给我辅导。”玲玲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也得到了解决。“我要好好学习,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叔叔阿姨为我骄傲。”如今,玲玲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她想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让爷爷奶奶享享前半生从未享过的福。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范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