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安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因此,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目标的“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呈蓬勃之态势,快速推进。
为学习先进地区经验,9月27日,东港区交通运输局率其公路所、养护科、路政科以及各交通管理所所长、技术骨干,赴临沂市费县、沂南县,掀起寻标对标新热潮,凝聚更多追赶超越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能力和水平。
建设融入之“路”,激活发展通道
8月23日—24日,全国“四好农村路”养护现场会在临沂市召开,费县和沂南县为主要观摩点。“向全国标杆看齐,才能找准差距与不足。”东港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伟说。
走进费县许家崖乡村风情休闲区,优美的乡村线路上分布的19个自然村,曾因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如今借助“四好农村路”建设机遇,形成了“村村都是度假区、户户都是农家乐”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道路通,百业兴。费县把“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作为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严把质量,建“好”路;电商扶贫,创“新”路;全域旅游,激“活”路;综合整治,扮“美”路,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
“只有将农村公路的布局、线形与当地区域发展、景观打造、文化展示等紧密结合,融入当地发展之中,才能真正成为命脉、致富的通道。”张伟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精心筹划农村公路建设,并与旅游、扶贫等工作相结合,实现发展的同频共振。同时,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公路驿站,形成辐射服务大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路的经济、社会效益,形成交通建设“大合唱”格局。
立足科学管养,打造舒美通途
驱车穿行在费县、沂南两地,一条条农村公路挂在山间,路面宽阔整洁,公路两旁绿树成荫,色彩斑斓的花朵点缀其中,一幅幅乡村美景图扑面而来。
近年来,费县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相结合,将所属道路的保洁权,全部下放给乡镇,纳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沂南县则实施“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的养护模式,全县4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全部实行市场化管护,不断提升养护质量。
“资金怎么解决,钱从哪里出?”观摩中,东港观摩团提出疑问。为筹集养护资金,费县除上级拨付资金外,所需经费按县乡道路每公里1.5万元标准进行统筹补助,乡镇集中使用。
东港观摩团边仔细聆听,边啧啧称赞,也急于想对自身存在的短板作出突破。“通过实地对标,我们看到了自身在体制模式建设、精细化管理、工程质量水平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局限性。”张伟说,今后,他们将对标一流,奋力赶超,牢固树立“高品质建设就是最好的养护”的理念,认真落实管护主体责任,积极探索新的管养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路子,全力打造“畅、洁、绿、美、安”的出行环境,建设有品质的民心路、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