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解放思想树标杆 争先进位走在前
我要投稿

情注民生:托起“稳稳的幸福”

——来自标杆城市的报道·威海篇②

发布时间:2017-08-10 08:50:38

  本报记者 宗瑞凯 刘新英 王大鹏秦钊
  “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份刚来过我们医院。”7月26日,威海市孙家疃医院副院长刘焘自豪地告诉记者。孙家疃医院是一所乡镇卫生院,与威海市中医院等建立了医疗联合体。“总理当时十分高兴,勉励说,医联体是一项重大民生改革举措,中医讲‘通则不痛’,我们就是要通过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不仅如此,采访团在威海市的采访中发现,该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进中持续取得新进展,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民生难点,就是政府工作重点
  “在威海,人们很少为学区房而烦恼。”威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宋玉杰告诉记者。
  近年来教育优质均衡化一直是各地工作的难点,有的地方择校现象甚至很严重。但2013年,威海市便整建制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山东省首个所属县区全部达标的地级市。
  “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增加学位供给、缩小教学班额、提升教学质量。”宋玉杰说。自2015年以来,该市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全市目标绩效考核,政府主要领导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市及各区市均建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威海又将50所学校列入大班额改造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面积84.19万平方米、面积开工率119.26%,竣工学校42所。融资新增的12所项目学校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学校6所。
  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养老成为难题。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医养需求大的实际,威海把推进“养老+医疗”作为推动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板块,推动医养结合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健康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该市共有8处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已建成14处医养结合机构,年收治老年人2000多人次。2016年,威海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改革创新,助力民生资源总量扩容
  “12349,一按啥都有。”在威海,这句广告语已深深印在老百姓心里。“12349”是威海市民政公益服务热线,也是一条民营公共服务热线,设立于2012年。
  这家由威海市祥云实业有限公司和中国移动威海分公司共同投资2100万元申请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办、企业支撑、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将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及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向该市居民提供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社会服务。
  与其它服务平台不同的是,该中心不向企业或机构收取任何加盟费。对于市民,平台更不收取服务费,拨打热线只是按照市话标准收费。与通讯运营商的话费分成,是维持平台运作的资金来源之一。
  目前,该平台已涵盖政务咨询、家庭保洁、家电维修、家政疏通、邮政快递、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法律服务、教育机构、生鲜配送、车辆维保、居家购物、旅游咨询、宠物保养、婚庆礼仪、美容美发、餐饮休闲、金融保险、殡葬服务、中介服务等24大类200多项小类。自成立以来,呼叫总量达50余万次,入网居民达20多万人,加盟服务企业3000多家,上门服务近5万次。

  兜底保障,筑实百姓幸福底线
  7月26日,在威海市儿童福利院水疗室内,几名脑瘫儿童正在父母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康复治疗。威海市儿童福利院为7周岁以下家庭脑瘫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服务,被评定为“省二级脑瘫康复基地”。目前每天到该院训练的家庭脑瘫儿童40多名,康复有效率达95%以上。
  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许多人。为造福重病患者,威海市慈善总会自2015年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开展援助药品项目,免费发放治疗直肠癌的药品爱必妥等4种药品。目前已发放药品价值3734.8万元,惠及贫困重病患者1830人次。2016年10月,威海市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300人以下发药点工作质量第一名。
  缓解“大病致贫”,制度要尽力赶上。威海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待遇提高,起付标准减半,最高补偿标准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2016年,该市在全省率先为残疾人上重大疾病保险。此外,《威海市2016年度慈善大病救助工作方案》出台,受助对象最高可获2万元慈善救助。作为全国试点,威海正试点生育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如今,只要与老百姓紧密相关的‘心头’事,都会成为威海市尽快解决和全力保障的民生。”威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杰说。
  教育、医疗、社保等在内的一张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正托起威海广大群众“稳稳的幸福”。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