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枣庄路与山东路交会处的沿街店面门前,施工人员正在加快更换、修补道板,一面印有“秦楼街道创城先锋队”的红旗迎风招展。据了解,这是东港区秦楼街道“街长”张守洋和他的两名同事在巡查网格的时候发现沿街道板破损严重,立马请来施工人员及时修补。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张守洋胸前挂着“街长”身份牌,臂上戴着红袖章,手里拿着巡街记录本和交通宣传贴,正和巡查员们一起巡街,碰见车辆不规范停放的及时劝导,司机不在现场的随手贴一张温馨交通宣传贴,告知司机文明停车,“门前三包”有死角的当场告知商家,规范整改。
负责泰安路区域的“街长”李兆文用“事无巨细”四个字来形容每天的工作内容,从宣传文明知识到捡拾杂物垃圾,从检查空调外机到劝导文明停车,从查看路面破损到清理“牛皮癣”,一发现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会马上拍照上传微信等平台,做好存在问题的处理跟踪与落实。他说:“我们所有的‘街长’包括巡查员,实际上都是本社区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跟业主大部分还是比较熟的,在管理上不是硬性的,而是带有劝说性质,他们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更加明显。”
“网格定则,互动管理。”“街长制”的实施,打破过去市容环境“整治—反弹—再整治”的反复循环,让城市管理从执法部门集中整治的“突击战”时代,进入“街长”日常巡查驻守的“阵地战”时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沿街商户李钧表示,“街长”们经常来监督卫生,讲解创城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创城自觉性。“我们要自觉把‘门前三包’搞好,把环境搞得漂漂亮亮的,迎接创城。”
据了解,秦楼街道以山东路、北京路为中轴,将辖区划分为4大街圈、20个网格,探索实施“物业+业户+街长”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街长”按照属地就近的原则,由31名党支部书记任47条主次干道的“街长”,由“街长”具体压实物业公司的主体责任和业户的直接责任,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积极性,建立常态长效化管理机制。
秦楼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玉梁表示,下一步,街道将建立由“街长”负责的联动机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并网联动,下设公安交警执法工商食药物业等部门,由“街长”统筹管理调度,对发现的问题按职能部门归口管理,让“街长”有职能、有动力把“门前三包”管理好,把创城工作向深、向细、向实推进。
(记者 孟凡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