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视窗 > 文明区县
我要投稿

东港外贸“五连冠”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7-03-06 09:47:59

  3月1日,日照金运工贸纺织生产车间一派忙碌,工人们正在赶紧加工销往南美、欧洲的绣花台布。该公司新开发的靠垫、厨房帘等纺织新产品供不应求。今年以来,已经实现外贸出口超过300万元,订单排到了今年10月份。
  这是东港区外贸工作出口的一个缩影。据来自该区商务局的统计数据,2016年,东港区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完成出口总值83亿元,同比增长28.8%,比年初提高了50.1个百分点,全区完成进出口总值198.3亿元。据了解,该区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市对区县外贸指标考核排名第一。
  在外部需求严重不足,国内综合成本持续攀升、贸易融资难、传统商品竞争优势不断削弱,周边新兴经济体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东港区外贸进出口实现“企稳向好”,离不开该区商务部门对外贸企业的问诊把脉,更离不开一系列精准拉动措施的有效实施。
  去年以来,该区商务局通过包联走访,摸清了企业的需求和问题,对症下药,通过走出去“点对点”签订单促成交易和请进来“面对面”搞推介促合作推动外贸工作。
  狠抓市场开拓活动,扩大外贸存量。特别是去年以来,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争创中澳产业园和综合保税区的有力时机,把企业需求、目标市场、重点展会有机结合,在巩固日韩、欧盟、北美等发达市场的同时,积极引导带领企业“走出去”开拓澳洲、中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分行业、分类别、有重点地组织东港区100家企业参加了春秋季广交会、华交会、北京食品展、中俄博览会等境内展会,累计争取130个摊位。组织发动东港区60家企业参加省市组织日本东京千叶食品展、德国科隆健身器材展、泰国食品展、美国拉斯维加斯五金展、法国食品展等30个重点展会,达成意向和签订订单6亿元,深入巩固了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了非洲、南美、南亚等新兴市场。
  培育发掘外贸新业态,着力增强外贸增长点。聚力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更是2016年外贸工作的亮点工作,去年东港区发掘了2个外贸新兴业态项目,省商务厅已全部认定,通过项目的发掘和申报,弥补了东港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薄弱环节,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建设夯实了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阿里巴巴一达通业务推广工作,从去年至今,先后开展了跨境电商培训、深入企业对接活动10余场。截至目前,一达通和外贸通已签约服务客户近120家并且通过为客户提供的通关、结汇、退税、金融、物流等综合服务。
  重点培育外贸新兴业态项目。其中,日照美天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已签约服务客户216家,实现出口额8100万元;捷杰工具美国公共海外仓已为多家企业提供了仓储配送服务;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跨境电商实训基地与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青岛网商合作共建,已为52家外贸企业培训电商人才600余人次。一批进口商品零售企业设立运营,有效满足了市民对境外商品的消费需求。新业态新模式不仅为众多存量企业提供了便利化服务,而且有效激活了一批“不懂不敢不会”但具备出口资质的中小微企业。全年新增备案出口企业230家,新增出口5000万元,成为出口增长的生力军。加大项目招引立度,杭州淘境通“国际贸易网上高速通路”项目已落户日照,为外贸企业提供F2C(Factory to Country)出口全流程服务。
  稳增长也离不开政策的拉动。2016年,东港区全年累计对上争取国家、省、市级外贸扶持资金75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5万元,涉及境外展会、品牌建设、出口信用保险、进口贴息、外贸新兴业态等;省级外贸资金238万元,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和进口贴息。市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境外展会、外贸新业态等。这一系列的政策拉动,形成政策综合支撑合力,犹如雪中送炭,给企业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干劲。
  在推动外贸稳增长的同时,该区还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巩固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成果,推进抽纱、五金工具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不断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坚持集约集群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支持金禾、美佳、金果等企业争创出口品牌,引导东升地毯、荣信水产等6家企业注册境外商标。在传统商品价格优势不断丧失的情况下,将积极引导企业注重产业升级改造,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注重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增加在产品样式、功能等方面的创新,增加新产品的比重,鼓励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传统行业转向机电产品生产和出口。

(通讯员 陈为玉 李振)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